“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86年前,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中华民族革命史上的一块丰碑,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近日,笔者整理了铁血师长陈树湘在湘江战役中的十三大地点,与读者朋友一道学习英雄、崇尚英雄,追寻英雄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烈士精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守初心、持恒心、强信心,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把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下去”,用奋斗收获幸福,用奋斗书写更加美好的未来!
1934年12月10日,陈树湘带领红34师过江永上江圩浮桥,遭到道县立福洞地主武装袭击。从立福洞冲出包围后,经道县下蒋,来到江华桥头铺附近的牯子江渡口,开始渡江。陈树湘仔细观察河面升起的白雾,两岸密林里显得异常寂静。具有丰富战斗经验的陈树湘,判断这里可能有敌人设伏,命令战士们作好战斗准备。
永州市江华桥头铺附近的牯子江。周镜忠/摄
果然,当陈树湘所乘的木船渡至河心时,埋伏在两岸的江华保安团一涌而出,向红三十四师发起突然袭击。牯子江顿时枪声大作,红军遭到惨重伤亡。师长陈树湘在船上指挥战斗,保安团头子发现陈树湘是红军指挥员后,命令一个枪手瞄准陈树湘射击,陈树湘不幸被子弹击中,右腹部受了重伤,肠子流出。陈师长强忍着剧痛,指挥部队抢渡牯子江后,受伤过重倒下了。
永州市江华牯子江岸的宗祠。周镜忠/摄
战士们为师长陈树湘作了简单的包扎(据当地老人介绍,陈树湘腹部受伤后被抬到牯子江岸边的一座宗祠里面,因伤口太大,战士们找来一个碗压在伤口上,再用绑带绑上,不让肠子流下地面来),用临时制作的简易担架抬着陈树湘,突破敌人的层层堵截,打退敌人的一次次追击,经江华县的界牌、道县的井塘乡、蚣坝镇,向道县四马桥镇方向前进。江华、永明两县保安团一路尾随,紧跟追来。敌道县保安团闻讯,也赶到四马桥追剿。
由于部队连续行军作战,指战员又得不到休息,加上天气寒冷,冻饿交迫,队伍大量减员。红军到达四马桥镇时,只剩140余人。四马桥镇杨家村92岁老军人何俊全回忆了当年红军战士饥饿中到他家买红薯一事:1934年农历11月(公历12月)的一天傍晚,一个穿破烂军衣的高个子带着7、8个人来到他家里,问他母亲是否有什么可吃的东西卖。红军叫她莫怕,他们是穷人的队伍,专门打土豪劣绅的。他母亲(杨开娥,1952年12月13日,她作为妇女、模范军属代表参加了湖南省第二届各届人民代表会议)见来人比较和气友善,不像坏人。于是对他们说,也没有什么东西吃,家里只有一些红薯。红军说红薯也很好。于是杨开娥拿出一竹篓子红薯,大约30斤左右。杨开娥又拿出四捆稻草,让红军把红薯放在上面烤。7、8人没等红薯烤熟,匆匆忙忙吃了一些,其余的就带走了。临走时,高个子说谢谢了,并给了他母亲一张苏维埃壹圆纸币。
何俊全母亲一看是以前从未用过的纸币,猜测他们可能是大家都在传说的红军,这张币就是红军纸币,便把它藏在家里的水砖墙壁缝里。早几年家里拆掉水砖房,其孙子从墙壁缝里发现这张珍贵的纸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壹圆纸,1934年印制,编号:527870),目前纸币颜色陈旧,小部分被虫蚀烂,保存至今。
道县四马桥镇杨家村何俊全保存的红军纸币。周镜忠/摄
12月11日,红34师到达道县四马桥镇早禾田村,又遭道县保安团第一营的阻击,红军边打边走,退至银坑寨占据有利地势,再次击退了敌人。(整理:周镜忠)
相关链接:忠诚之路①|陈树湘蒋家岭村临危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