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欣赏本文音频版)
【穿越千年】系列策划,今日品读浏阳花炮。
挖掘一条河的历史,往往会有惊人发现。
南川河,名不见经传,流经浏阳五个乡镇后进入醴陵,注入渌江,算起来只是湘江的二级支流。
没人想到,这股最初源于湘赣界岭的山泉,一路南行,最后会变成大河,与浏阳花炮蓦然相遇,从此相知千年。
数字烟花,恢弘绽放 (徐移波摄)
一条河,开启千年烟花梦
民国《中国实业志·湖南篇》和《湖南之鞭爆》均记载:“盖湘省鞭爆之制造,始于唐,盛于宋,发源于浏阳也。”
南川悠悠,万古流淌,它流经浏阳文家市、中和、澄潭江、大瑶、金刚,将五镇烟花运往各地,开启了浏阳烟花千年文化之旅。清雍正元年,浏阳鞭炮作为朝廷贡品,走向国际高端庆典舞台。
解放初期,南川河沿岸码头时常泊满货船。载满浏阳花炮的船只顺水南下,入渌水进湘江,上洞庭入长江。花炮通过武汉、青岛、厦门、广州的爆庄销往海内外……
如果说《清明上河图》是开封汴河上游的民俗画,那倘若有《南川上河图》,则是南川河上游的烟花画卷。
浏阳焰火,靓丽长沙 (赵湘建摄)
一个镇,见证花炮古今巨变
南川河畔的大瑶和金刚两镇,清末就是浏阳鞭炮集散中心。大瑶在萍乡、浏阳、醴陵三市交界处,清朝时各大爆庄均在此设有分部,是著名的“花炮之乡”。
花炮,又称烟花、鞭炮、焰火、花火。每逢官府庆典、年节祭祀、婚丧嫁娶、乔迁开业,大瑶花炮便大显身手。彼时,南川河两岸鞭炮齐鸣,烟花四溅,人们以花炮为媒,表达除邪避害、幸福吉祥的生活寓意和民间礼俗。
浏阳花炮的传统制作,讲究“一纸二硝三做手”,即以土纸、土硝、硫磺、炭末、红白泥土为原料,经12道流程、72道工序,以纯手工制作。因为工艺繁琐,硫磺、木炭等原料的搭配就变得关键,掌握配方的师傅只会单独传授给他的家族传人。
传统工艺,世代传承 (方圆晓曲摄)
大瑶人世代传承技艺,镇上“十家九爆”,至清代,花炮已成为当地“大行业”,各大爆庄年产花炮上万箱,引得粤、晋、鲁诸省商客纷至沓来……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昔日胜景仿在眼前,当历史穿越到今天,南川河边的大瑶已是生态“烟花小镇”的繁盛景象。
小镇溪涧密布,树木苍翠,现代化的全产业链花炮工厂掩在灵秀的山水中。相比从前小作坊硝烟弥漫、危机四伏,现代花炮生产绿色环保、安全高效,形成产经销一体,材料、包装、造纸、机械并举的全产业链条。
今日大瑶日产花炮10万箱,年产值已达1949年的万倍以上,产品远销百余个国家和地区。无烟烟花、冷光烟花、日观烟花、室内及舞台烟花等高科技新产品,彻底改变了传统花炮的沉疴积弊。
大瑶烟花,掩于山水 (经济日报 刘麟摄)
一个人,缔造最美火药文明
年关将近,浏阳花炮又到火热生产季。
热闹的大瑶镇四处充满花炮元素:花炮大道、花炮始祖李畋廟、李畋铜像……浏阳花炮博物馆建在花炮广场,飞檐斗角,红柱白墙,颇有盛唐大明宫的气派。明末清初的印刷板、手推车,清代“万盛鞭炮行”的牌匾等数百件实物,钩沉着浏阳花炮1400多年的时间简史。
大瑶人感恩李畋,每年都到李畋廟虔诚公祭。当欢快的二胡、唢呐、花鼓调响起,台上唱的戏文、台下的掌声,都是对花炮之祖的感恩和礼赞。
李畋是大瑶人,生于唐高宗时期。他与采药人仲叟同住,一日仲叟遇风雨后大病,疑为山魈邪气作怪,李畋想到燃竹可以驱邪,就在竹节上钻开小孔,填进硝药,封口引爆,果然爆声巨大。山中瘴气消散,仲叟大病痊愈。
李畋潜心钻研花炮,慢慢创造了花炮行业。而花炮,也逐渐由一种火药文明演变为民俗文化,融入生活日常,千年长盛不衰。
烟花舞龙,蔚为壮观 (资料图)
从北京奥运会到伦敦奥运会,从港珠澳大桥通车到各国新年烟花表演,从长沙橘子洲元旦焰火到浏阳国际烟花节……空中每一道惊艳绽放的花火,都可能来自湘赣边群山里的大瑶。
“通宵爆竹一声声,烟火由来盛帝京。宝炬银花喧夜半,六街歌管乐升平。”
唐人李畋也许没料到,他缔造的花炮会变成民间礼俗的一部分,更没想到,它会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
烟花不冷,烟花不逝。璀璨的烟花为大瑶带来富饶,古老技艺与现代文明握手言和。
漫步南川河,一幅美丽的《南川上河图》仿佛正徐徐展开,勾勒出繁荣昌盛的太平图景。
文/陈晓丹 朗读/李婧君
穿越千年系列文章:
来源:红网
作者:陈晓丹
编辑:陈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