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专题丨寻脉湖湘
7次参加“高考”的他,逆袭成大清柱石丨寻脉湖湘⑥
红网时刻
2024-07-01 10:11:47
字号:

中国自古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便是其中之一。有副对联这样概括曾国藩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1.png

清朝末年,华夏大地烽火连天,在这内忧外患的动荡岁月,出现了这位堪称传奇的人物——曾国藩。他组建湘军,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举天下之才,以成天下之事”,培养出李鸿章、左宗棠等一大批能人,占据晚清军政半壁江山;率先抛弃落后观念,倡导洋务运动,影响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作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曾国藩是道光、咸丰时期的中流砥柱。死后,清王朝为他追授了“文正”谥号,在专制帝国时代,这是一个文臣死后能够享受到的最高礼遇。

在我们固有认知里,这应该是一个天才式一步登天的故事。但曾国藩却向我们展示了另外一种可能:一个资质平平的人,在意志力的推动下,能够创造的高度。

2-1.png

嘉庆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1811年11月26日),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娄底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6岁入私塾,7次参加科考才中了秀才;30多岁因不懂官场规则,被同事领导排挤,多次想辞官;40岁,作为文官的他,连马都骑不好,却被“赶鸭子上架”去带兵……

回顾曾国藩的一生,可以说充满了挫折与逆境,他不像王阳明、李白那样天赋异禀,相反,他很“笨拙”。他的学生李鸿章当面说过他太“儒缓”,梁启超称曾国藩在诸贤杰中最为钝拙,左宗棠称他是“才短、欠才略”。他自己也说“吾生平短于才,秉质愚柔”。

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靠着“守拙”“倔强”和“格局”,克服了懒惰平庸,成为比肩孔孟、王阳明的“半个圣人”。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作为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湖南人的精神图腾,曾国藩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尽百千险阻而不屈服,他说,“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他还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3.png

面对晚清“危局”,曾国藩不同于一般儒生隔岸观火、平居清议而不懂力行,他坚信“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以“知一句便行一句”的精神,把儒家的理念转化为强有力的行动。曾国藩提倡忠君卫道、以儒家学说治军,把选将作为第一要务,他说:“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计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

在具体的管理上,曾国藩强调“大处着眼,小处下手”,“结硬寨”“打呆战”。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曾国藩写道:“治军总须脚踏实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

曾国藩一生打仗不贪小利,不求奇谋,踏踏实实,稳扎稳打。在行军过程中,湘军最重视扎营,无论风雨寒暑,队伍一到,立刻修挖墙壕,墙多高壕多深都有规定,完成之前,绝不许休息。为什么要下如此的笨功夫来修工事?用曾国藩的话说:“虽仅一宿,亦须为坚不可拔之计。但使能守我营垒安如泰山,纵不能进攻,亦无损于大局。”

面对船坚炮利的西方列强,曾国藩突破传统文化的限制,把捉时代命脉,革新开放理念,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4.png

从白玉堂到富厚堂,从“笨人”到圣人,曾国藩走过的每一步都成为人生精进的基石。他文能挥笔着墨,武能带兵打仗,身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亦有直面现实的胆识和开风气之先的智慧。毛泽东曾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时光荏苒,曾国藩一生留下的智慧,在今人心中依然光芒闪烁,《曾国藩全集》《曾国藩家书》浩浩数十卷当下仍为畅销书。

参考资料:

胡革平:真实鲜活的湘军史

唐浩明:曾国藩对湖湘文化的贡献

唐浩明:湖湘文化与曾国藩

李朝辉 刘静:曾国藩的文化自省与实践


出品人:贺永祥

总策划:肖世锋

策 划:陈海波

监 制:陈 彦、刘明珠

文 案:李 丽

剪 辑:李静怡、高国栋

美 术:佘履安

配 音:张 盟

相关链接:

这位湖南人的超级“乡亲”,建构湖湘文化最初精神骨架丨寻脉湖湘➀

一个满满正能量的地方官,让湖南成为主流学术核心地丨寻脉湖湘②

岳麓山走出的湖湘文人,如何打破书生羸弱的刻板印象?丨寻脉湖湘③

王夫之:一代“愤青”将经世致用思想推向极致丨寻脉湖湘④

晚清湖南人才辈出,背后的“超级伯乐”是他丨寻脉湖湘⑤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 李丽 李静怡 佘履安 张盟

编辑:丁晴

点击查看全文
打开时刻新闻,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