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不养猪种苗木 环境好了日子美了
星沙时报
 
05-07 11:55

5月6日,在福临镇古华山村,张靖文和妻子一起在打理苗木。2011年他将生猪清空,把栏舍全部拆除,在废墟上种植苗木。后来,他成立苗木合作社,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50多亩。 曾诗怡 摄

星沙时报5月7日讯  福临镇是长沙县有名的生猪养殖大镇,鼎盛时期生猪的年出栏量占到全县的六分之一,养殖生猪给当地养殖户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为此,福临镇从2010年起开始劝导生猪养殖户退养转产,不少村民纷纷响应号召主动拆除栏舍进行转产,古华山村的张靖文就是其中一位。他放弃养殖转种苗木,如今的日子过得相当清闲,家里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

养猪量大,污染环境日子累

年轻时做过泥工、种过水果的张靖文在90年代“会读书、会养猪”口号的熏陶下,加入到了生猪养殖行业。“第一年喂了2头母猪,慢慢地发展到4头、6头,存栏量也逐步扩大。”张靖文告诉记者,到了2007年,他家的生猪存栏量达到顶峰,“存栏量达969头,年出栏量4600多头,属于古华山村最大的养殖户之一。”

随着生猪养殖的扩大,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2007年之前,基本上没有什么治污设施,直接排入河流。”张靖文说,到了2008年,随着政府多次上门劝说,他开始逐步配套建设沼气池、四池净化等设施,并实现雨污分流和干湿分离。

“虽然设施配齐了,但是存栏量太大,污染还是不可避免。”张靖文透露,当时只要从猪舍走出来,全身都是猪粪味。对于环境的污染,当地人形象地说,四处蚊叮虫咬,粪水遍地长流,河道是一汪黑水向南流。“陌生人来到福临镇街上,碰到那些身上散发出浓浓猪粪味的人就知道他们肯定是来自古华山村的。”张靖文苦笑着说。

除了全身猪粪味以及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近1000头规模的生猪也给张靖文带来了压力。“每天累得要死,特别是母猪下崽的时候,要经常守在身边,冬天时候非常冷,每隔两个小时就要到猪舍查看。”

退养转产,种植苗木来致富

随着政府号召退养转产,以及意识到环境问题,张靖文开始思考转行。“那时候生猪价格到了历史新高,放弃养殖真有点舍不得。”张靖文告诉记者,他除了养猪外也不清楚自己还能做什么。

最终在镇村干部的多次劝说下,张靖文还是决定放弃养殖。“钱是赚不尽的,但是污染环境会影响到子孙后代,有必要给他们留一片净土。”说起转产的初衷,张靖文如是说。

由于之前从事过苗木水果种植,张靖文决定重拾旧业种植苗木。2011年他毅然将生猪全部处理,并将1800多亩的栏舍全部拆除,在废墟上种起了苗木。2012年,他成立了苗木合作社,并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50多亩。“种的都是桂花树、银杏等名贵苗木,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和老婆一起打理这些苗木。”张靖文笑着说,跟之前养猪相比,现在的日子清闲了很多,院子里再也闻不到猪粪味,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