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第3个周日,又是一年的父亲节,也撞上了今年的端午节。但据数据新闻显示,父亲对家庭教育比重不足母亲的1/3,且承受着较重的家庭经济压力,需要更多的关怀。长大的你,或已为人父母,是否还能记起这么多年父亲母亲为你的付出。在这个节日即将到来之际,向自己父亲母亲问个好,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6月19日荆楚网)
父亲节,顾名思义是感恩父亲的节日。约始于二十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现已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中国的父亲节起源于民国时期,1945年8月8日,上海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定“爸爸”谐音的8月8日为全国性的父亲节,在父亲节这天,人们佩带鲜花,表达对父亲的敬重和思念。
然而近些年来,同为节日,父亲节既没有母亲节“朋友圈集体晒祝福”的温暖,也没有情人节花束满天飞的喧嚣。偏又今年老爸们的节日撞上全民讨论“吃甜粽还是咸粽”的端午,其商业氛围和社会影响可以用“平淡”二字形容。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男性“赚钱养家”的传统思想下,父亲对孩子的陪伴以及家庭教育投入远远无法满足孩子成长过程中对父爱的渴求,自然而然会形成父子间的尴尬的情感反馈与思想鸿沟。同时,“严父慈母”主导中国父母的教育理念,父亲因此长时间扮演着严肃与严厉的“黑脸”角色,其特定的身份定位导致其情感表达不似母亲那般丰富直白,这也直接造成孩子长大后不敢也不善于表达内心情谊,形成“爱你在心口难开”的尴尬局面。
另一方面,基于弱势补偿的价值倾向,无论从商业炒作行为,还是孝道本身,母亲都处于优先考虑地位。虽然设立了父亲节,但在价值倾向上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甚至连许多父亲自己都不以为意。既然男性角色在社会地位中处于优势,那么在过节成为弱势补偿方式的前提下,母亲们便成为全民唱诵的主流,情感弥补的最大受益者。父亲节不似那般轰轰烈烈也在意料之中了。
很多人说,母亲对孩子意味着情感与生活,父亲意味着精神与心灵。每个人都生活着,却未必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母亲令人感觉无处不在,这感觉从低层次而言只需要五官即可,对父亲的理解、知晓比之母亲往往更需要知性、感悟。孩子摔哭了,母亲抱着他哄,父亲会瞥一眼后沉默着,但父亲爱你的心不会变,他给你的爱也不曾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虽然他们可能表面上满不在乎,但收到祝福时也会发自内心地欣喜。端午,也是父亲节,不要忙着讨论吃甜粽还是咸粽了,先对父亲说声“节日快乐”吧。(文/蒋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