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他们做着最普通的工作,他们用汗水“浇筑”城市的美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虽然平凡,他们却散发着耀眼的光。红网怀化站推出《那一刻,你闪着光》策划报道,带您以劳动视角看怀化。
红网时刻记者 杨超 实习生 陈芷惠 怀化报道
“妈妈的眼睛是明亮的星,陪伴我走过春秋四季。”在中方县岩头园小学,孩子们稚嫩的歌声飘出校园围墙,三年前,是音乐唤醒了这片学习乐土。
一所高校,为何会与乡村小学结缘?循着歌声,红网记者见到了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吴丹。三年来,她带领该校艺术学院师生支教团队分别在中方县荆坪小学、岩头园小学、丰坡小学、桐木小学等多所学校开展艺术常态化支教,累计提供500余节艺术课程。
“乡村学校的孩子们没有专业课程,接触不到艺术特长。”三年前的一次课题调研,村小校长的话语触动了吴丹的心。音乐专业出身的她,深知艺术课程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音乐教育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这是一件必须着手去做的事情。说干就干,一支深情澎湃的支教“进行曲”就此响起前奏。
中方县岩头园小学是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50多名学生几乎都是周边村落的留守儿童。由于农村学校音乐教师的缺乏,岩头园小学很少开展艺术类课程。
岩头园小学的“艺术教材”,由吴丹编写。她独辟蹊径,将侗歌、苗歌等本土优秀民间艺术资源与音乐课程有机融合,在提高乡村儿童音乐素养的同时,传承与发展优秀本土文化艺术。她希望通过艺术类课程,让孩子们了解中国文化,使孩子们接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自己编写教材,也是为了支教课程的可持续性。”吴丹按一个学期的教学进度进行内容编排、写教案,计划性很强,“可能有时我来不了,按我的教学计划,艺术支教团的其他人也能按部就班教孩子们”。
这一坚持就是三年。没有报酬、没有人来解决通勤,吴丹就开着私家车,每周一次甚至更多次往返在各村小,每次两节课,80分钟或更长。
“第一次听孩子们唱国歌,没有音高,几乎是喊着把歌词唱出来。”吴丹清晰地记得初来岩头园小学的情形。而现在,“你可以听到,一半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音高,唱得很准。”这种变化,对于老师来说,是莫大的欣慰。
在一次支教课上,六年级的一个男孩子掏出一根包装被揉得皱巴巴的棒棒糖说:“老师,上一次你没有来,这一次我想你肯定会来。”孩子的话令她感动。后来,吴丹带着这个大男孩参加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演出,再到后来,带领孩子们参加学校的艺术节,男孩的奶奶费尽辛苦找到现场的吴丹,递给她一瓶茶,只为专门说声谢谢。
三年的努力,换来的不仅仅是孩子们音乐素养的从无到有,她还看到,课堂纪律和孩子们注意力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过去,注意力不集中,说话浮躁的学风扭转了。让我更深刻感受到,艺术课程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它不是学会几首歌、几支舞的问题,它可以锻造孩子完善的人格,陶冶他们的情操。”吴丹说。
在吴丹的带领下,学校越来越多的师生加入到支教的行列。课程也越来越丰富,如:口风琴、舞蹈、美术等。而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也以此为契机打造“党建+志愿服务”党建品牌,以党建工作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目前,该校已有200多名党员教师踊跃参加志愿支教,带动近千名大学生参加志愿支教。
系列报道:
那一刻 你闪着光② | 袁章清:我的16万公里 我的护林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