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奋力“强省会”,喜迎二十大!长沙市天心区委宣传部联合红网长沙站推出《逐梦南城 非凡十年》系列报道,以小视角呈现大主题,以小故事折射大时代,记录天心区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质量发展之路。本期推出《非凡十年•天心⑫丨美丽乡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敬请关注。
红网时刻新闻见习记者李奕潜 天心区融媒体中心记者云聖 实习生吴湘豫 长沙报道
湘江东岸一路向南,一条“新消费”业态聚集的美丽经济带,正在江边绽放。网红餐饮店崛然而起,荷花田、草莓地、格桑花、灯塔等乡村景观赏心悦目。这里,不仅成为了新晋网红打卡地,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示范地。比如天心区大托铺街道曾经破旧的老渔村,如今已成一道靓丽风景线。据不完全统计,中秋假期湘江里·老渔村就吸引了游客近2万人。村民家的糖油粑粑、豆干、辣椒、剪纸等也随游客“出村进城”。而大托铺街道老渔村快速发展的背后,正是天心区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让美丽乡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使村民幸福指数节节攀高的一个缩影。
弹指一挥间 旧貌换新颜
熟练的撒网动作,熟练的捕鱼技巧,举手投足,得心应手,令人称奇。59岁的贺云光每天都会向前来湘江里·老渔村的游客表演捕鱼撒网。每次表演,都会引来游客们的围观,拍照留念。
贺云光是大托铺街道大托新村的老渔民,曾经视船为家,以渔为业。2016年,湘江全面禁渔,不得已的他只能上岸,靠打零工维持生计。“那时候一个月打零工只有两千多元收入,生活非常困难,现在我在这里上班,一个月工资有5000元呢。”贺云光笑着说。
作为天心区唯一的纯农村街道,受限于周边环境等因素影响,早些年大托铺街道经济增长缓慢,出行难、吃水难、发展难……一个个难题摆在了面前,整个经济指标处于“优势不优,短板太短”的状态。2017年,乡村振兴号角吹响,一股发展的力量奔涌起来。
短短几年间,这个“吊车尾”的街道,通过乡村振兴实现了巨变。整个大托铺街道辖区常住人口从 1.43万增长到1.82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500万元。大托新村2012年集体经济收入仅26万元,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200余万元。
扮靓“面子”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大托铺街道的党员干部深知这个道理,只有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而辖区10.8公里的江岸线和省会近郊的区位则是大托铺街道的天然资源,为此,街道定下了打造湘江南路美丽经济带的目标,着力引进文旅企业,打造乡村消费场景和文旅地标。
要吸引凤凰来,就得栽下梧桐树。为此,街道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全力守护“碧水蓝天”,积极组织开展湘江饮用水地保护、“一江两河”等专项整治,成功将港子河打造成区级样板河。同时,街道积极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公共停车场、公共厕所、景观步道、观景平台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大托铺街道累计打造美丽宜居村庄8个,完成厕改3358座,完成小微水体及黑臭水体改造建设约600亩,并建成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1个。辖区内主要干道全面完成白改黑提质改造,改造长度30余公里,完成小水利项目建设近100余个。
随着一条条村道修通、一盏盏路灯亮起来、一片片干净的水塘泛起来。湘江东岸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画卷徐徐展开,“生态宜居”在这里渐成现实。
独特的老渔村风情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开始吸引住了企业和游客的目光。王捌院子、湘江里·老渔村、天怡临江鱼馆、湘厨旺府等餐饮门店迅速汇聚于此,随之而来的便是人流带来的消费力。村里的蔬菜、米酒、鱼鲜等乡野土货也开始成为紧俏货。
在“一进一出”之间,乡亲们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村民杨连万就已经尝到了甜头。作为当地的菜农,杨连万告诉记者,光给湘江里·老渔村送自家种的蔬菜这一项他每天的收入就在300到800元之间,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只有把乡村的生态环境整治好,才能让近郊的乡村地理优势最大限度转化为产业优势。”天心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办副主任易艳辉告诉记者,不只是大托铺街道大托新村,如今,这个设想正在天心区南部乡间慢慢变成现实。
“我当时来到这里第一眼就被吸引了,这里不仅有渔村的文化沉淀,村子也特别干净漂亮,这不就是城里人向往的田园渔歌生活吗?”采访中,湘江里·老渔村品牌联合创始人龙婷表示,一个旅游餐饮企业的成功和周边的环境是分不开,在店铺选址过程中大托新村的环境是他们当时选择的最主要因素。
记者了解倒,在湘江里·老渔村,200余名员工,90%来自当地村民。彭金华就是其中之一。在老渔村的前台,每当有客人前来咨询,她都会热情招待,手脚麻利地安排包间座位,介绍娱乐项目等。
彭金华告诉记者,她的老屋就在渔村里。通过土地流转,她将老屋租了出来,改造成了渔村里的茶舍。“我以前在市区酒店当服务员,每个月的收入到手只有2000多元。” 彭金华说,后来湘江里来村里开发,她一家人都成为了渔村的员工。“先不说流转房屋的租金,每个月我的工资就有4000多元,比以前强多了。”
“我们村文旅、餐饮业的兴起,得益于政府帮助打造的水、电、路、网、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环境改造,现在村里变美了,村民收入多了,生活越来越幸福了。”大托新村党支部书记张燚介绍,未来大托新村将以“美食大托·网红新村”为发展方向,打造更具现代乡村品质、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新村。
夯实“里子”城乡共富裕谱写新篇章
事实上,在天心区南部乡村,除湘江里·老渔村外,“暮云乡村体育休闲圈”“南托农趣体验圈”“大托生态美食圈”等在业内均已小有名气。在这里,农田即公园,田埂即赛道,人人皆创客,都市休闲农业特色区域正不断涌现,区域产业布局进一步清晰,特色产业正在集聚。
“除了因地制宜发展农旅、餐饮等第三产业外,草莓、莲蓬、柚子等水果种植和鲜花、蔬菜等产业已成为现代都市农业重要组成部分。”易艳辉告诉记者,在天心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已越来越多,新型农业正成为最有奔头的产业,农村正成为城市居民无限向往的地方。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近年来天心区乡村的巨变,得益于天心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净土工程。
据介绍,近年来天心区积极推进了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目前已建成美丽宜居村庄20个,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将持续到2025年。在创建美丽宜居村庄的同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垃圾分类减量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也在同步推进。
此外,天心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不仅塑造美丽乡村风貌,更着眼于焕发乡村新动能,为乡村制定了个性化发展方案,从产业、旅游和文化等不同领域撬动村庄和农民增收。比如,全面整合山水林田、餐饮、民宿、文旅等资源,全心策划精品旅游线路。目前有关部门正组织专业团队精选长株潭30家优质果园、5家民宿、10家网红餐厅,探索打造长株潭城市群周末休闲度假区,推动人流向乡村聚集。
在发展与探索中,天心区各村集体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目前近80%的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其中超千万元的村集体已有6个。比如,2021年,暮云街道西湖经济联合社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和物业出租,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31万元,村民人均每年分红三千余元。
此外,根据《2022年乡村振兴提速年实施方案》,天心区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农业农村金融服务力度,拓宽乡村振兴融资渠道;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长奖励机制,组织开展企业对点帮扶,鼓励成立“强村公司”,支持以资产资源入股、托管、租赁、承包经营等多种方式,共同开发产业项目;建立区领导联系服务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全力助推农村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势头正起。天心区南部片区的乡村一如奔涌向前的湘江,正乘风破浪,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