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欢辣湖南丨“湖南椒点” 为何是它

2022-07-20 14:16:06 红网时刻

微信图片_20220720175248.png

编者按:一桌湖南饭,欢辣在人间。辣椒伴随着湘人的一日三餐,融进了日常的柴米油盐。一餐无辣便索然无味,一日无辣则丢魂失魄。湖南人,谁没有个辣脾气。辣,是湖南人的性格,更是融进了湖南人的血液。红网时刻新闻推出《一桌湖南饭·欢辣湖南》系列报道,带你感受这烈焰之火的餐桌文化以及这血色浪漫的地域性格。从一颗辣椒里,读懂湖南人的豪爽、热情、刚烈。从一颗辣椒里,读懂湖南人的务实创新、敢为人先。从一颗辣椒里,读懂湖南乡村振兴的火热情怀。

3.jpg

1.jpg

2.jpg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抒怀 蔡娟 李丹 黎娜 高国栋 成静岚 邓琴 实习生 田泺同 蔡家玮 湘阴报道

“这个时节的樟树港辣椒,开始有辣味了,椒香味也很浓。你闻闻!”小暑刚过,凌晨两点,湖南省岳阳湘阴县樟树镇文谊新村的田间地头,早已人影绰绰,一盏盏头灯的光束划破拂晓前的夜空。七月,正值樟树港辣椒夏果丰收季,殷明曦和村民们每天凌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进棚摘辣椒。当天采摘的新鲜辣椒立即分拣、装箱,第一时间送往长沙批发市场、餐饮公司或者就近送往集市。

这是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的“辣椒小镇”——樟树镇,因盛产樟树港辣椒而远近闻名。樟树港辣椒是国家地理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以其口感软糯、清香微辣有回甘著称,被誉为“辣椒之王”。它的核心产区是樟树镇文谊新村和樟树社区。一到樟树港辣椒上市季,当地椒农们就切换成“昼伏夜出”的作息模式,与时间赛跑、与高温较劲,“85后”殷明曦也是其中的一员。

DSC_1245001.jpg

盛夏七月,凌晨时分,“85后”殷明曦戴着头灯在大棚里采摘樟树港辣椒。

DSC_1459001.jpg

“蹲式”采摘,十分辛苦。

DSC_1421001.jpg

殷明曦小心翼翼地采摘樟树港辣椒。

36岁的殷明曦,是土生土长的樟树人。2013年,听闻家乡的樟树港辣椒卖到80元一斤,加之长期漂泊在外、无法照顾家人等种种因素,让原本在长沙卖软件的殷明曦萌生了回家的念头。湖南农业大学畜牧学毕业多年后,殷明曦重新回归土地,将家里的6亩地全部支上大棚、种上辣椒,成为樟树镇最早进行辣椒大棚种植的人之一,也是当地“新椒农”中的佼佼者。

在樟树镇,回乡种辣椒的年轻人并不止殷明曦一个。这批“80后”“90后”年轻人,如今已是樟树港辣椒产业的主力军。他们不但能迅速掌握丰富的农业知识和现代农业生产技能,还具备很强的开放意识、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他们是新时代的“新椒农”,是乡村振兴路上一道亮丽的青春风景线。

从“打工人”到“新椒农”

DSC_2520001.jpg

今年樟树港辣椒收成不错,殷明曦乐开了花。

微信图片_20220717091719.jpg

一枚优质的樟树港辣椒。

尽管长在农村、学农出身,从事辣椒种植近十年,殷明曦仍不时感慨:“樟树港辣椒好吃,但是难种!”

刚回村的日子,殷明曦凭着父辈的耳濡目染,学起“老把式”,开始自己种辣椒。当时,村里的“老把式”都是普遍采用露天种植,樟树港辣椒只在端午节前后才有上市,且市场价格较其他辣椒品种高出许多倍。于是,殷明曦就把自家留的种子拿出来,连续种了几年的露天辣椒。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那几年由于辣椒产量低、品质差,扣除设施、肥料、人力等成本,种辣椒一直在亏损,年年入不敷出,信心大挫,一度产生重新进城打工的念头。

“樟树港辣椒是一个古老的地方品种,种子没有经过人为的杂交,都是农民自留自种,因此抗病性、抗逆性很弱。樟树港辣椒植株比较娇嫩,刚开始种的时候有点掉以轻心。遇到下雨,辣椒树就大面积坏死了,一二十天就没得摘了,损失很大。”经受连番打击之后,殷明曦决定,改用大棚进行避雨栽培,苦心钻研高质优产种植技术,和“骄气”的樟树港辣椒死磕。

很快,殷明曦的辛劳和付出就换来了好收成。采用大棚栽培第一年,他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于是,他将家中的6亩地全部支上大棚,并带动乡邻们一起种辣椒致富。

“大棚避雨栽培”试种成功后,殷明曦又把眼光投向了攻克秧苗保温。樟树港辣椒植株除了“怕雨”,还格外“怕冷”。每年冬季,是樟树港辣椒的育秧期。秧苗的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第二年的收成。如何让秧苗安然越冬、健康生长,殷明曦开始“脑洞大开”。一开始,他试着在棚里烧锅炉,为辣椒秧苗保温,但由于成本太高而放弃。之后,他又苦思冥想,最终摸索出一套自创的“自然农法”。

种辣椒的闲暇之余,畜牧专业毕业的殷明曦一直没丢自己的本行,在家养了几头黄牛。有一年冬天,他突然来了灵感,说干就干,迅速把自家的辣椒棚改造为沉降式。棚内地垄比田埂要低半米左右,辣椒苗床的一角,8头黄牛悠然吃草。棚内虽有一股牛粪味,可温度比棚外面要暖和很多。“沉降式大棚,像地窖一样,一方面可以利用地下温度保暖,一方面牛的体温和呼出的二氧化碳也能增温,可谓经济又环保。”殷明曦说。

于是,每到冬天,殷明曦家的辣椒大棚里温暖如春,牛与辣椒共生,秧苗长势良好。与此同时,他还会进行轮耕试验,将上一季种辣椒的土里种上蔬菜、牧草等,以改良土质,减少病虫害,蔬菜梗还可以做绿肥。每年辣椒上市季,殷明曦家的辣椒也是最早上市的那一批,村民们打趣地称他家的辣椒为“牛屎辣椒”。

告别“打工人”,变身“新椒农”,殷明曦的生活一点点发生改变:结婚、入党、加入合作社、加入产业协会、升级“三胎爸爸”……除了种辣椒,殷明曦还在寻找更多的商机,农闲时节加工白辣椒、剁辣椒,秋冬季节做手工红薯粉,每年全家收入可达20万元以上,“在家门口挣钱,不用外出打工,方便照顾一家老小,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殷明曦说。

“新农人”接棒“老把式”

DSC_3247001.jpg

湖南阳雀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基地里,工人们顶着烈日采摘辣椒。

DSC_3315001.jpg

湖南阳雀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基地里,54岁的工人蒋艳辉正在采摘樟树港辣椒。

DSC_3344001.jpg

辣椒棚里溽热难当,蒋艳辉汗如雨注。

DSC_0835001.jpg

72岁的老人邵光明,在自家柴房整理刚刚晒好的辣椒籽,用作留种。

7月的文谊新村,室外气温高达35摄氏度左右,溽热难当。临近中午,湖南阳雀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基地里,蒋艳辉等十余名工人正在大棚里采摘辣椒,全身汗如雨注,棚内温度计显示38摄氏度。

村子的另一头,湖南众源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上,一位6旬女工正戴着纱布手套,用传统手工方式剥辣椒籽。一个个成熟的深红色樟树港辣椒,剪开果皮,挑选较硬、已成熟的辣椒籽,用于留种。空气中强烈刺激的辣椒素气息扩散开来,隔着一两米远都能把人呛得涕泗横流、无法睁眼。

傍晚时分,殷明曦家中,他的伯伯殷正隆也在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剥籽、选籽、晒籽,为来年的辣椒留种做准备。作为樟树港辣椒的“老把式”,84岁高龄的殷正隆对辣椒籽的挑选一丝不苟。现在,这些农活慢慢交到了殷明曦这一辈的手中。而殷明曦近期正在了解一种剥辣椒籽的机器,希望让“老把式”手中的农活变得更为轻松。

“樟树港辣椒是一个古老品种,栽培周期很长,从头年10月开始下种,经过一个漫长冬天育种,再到来年三月栽秧,随后浇水、杀虫、施有机肥,重点是悉心管理好每一个细节。种樟树港辣椒,是一件看似简单却很累人的农活。即使是青壮年,干起来也不见得轻松。老一辈的人,很多凌晨一两点就起床,戴着头灯、摸黑进入辣椒棚采摘,一直要采到太阳出来。因为樟树港辣椒植株是矮小型,椒农都是蹲着、跪着摘辣椒,非常辛苦,一个椒农摘一个通宵最多摘70斤。椒农的生活是日夜颠倒的,一家人的全年大部分收入都来自于樟树港辣椒。”樟树镇辣椒产业协会秘书长王昌熙介绍道。

DSC_1962001.jpg

“85后”青年姚阁,从华为辞职回乡,潜心钻研“智慧农业”,让樟树港辣椒种植插上科技翅膀。

种好辣椒树,引得凤凰来。尽管种辣椒十分辛苦,但随着近年来“樟树港辣椒”品牌越来响亮,种植效益较高,曾经不以农业谋生、在外闯荡务工的年轻人们纷纷“归巢”。和殷明曦一样,他们带着知识和技能回到家乡,为樟树港辣椒产业注入活力和希望,带动全村村民持续致富增收。

殷明曦的高中同学姚阁,也在镇里的金台山村种樟树港辣椒。毕业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从华为辞职回乡的他,把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运用于辣椒种植、电商营销,并在自家的辣椒棚里研发软件,DIY“智慧农业”,从而大大减少人力投入,减轻劳动强度。

远看,姚阁家的辣椒棚与其他大棚无异,走近一看,则大有玄机。在地垄下,他预埋了许多感应器,自动测定温度、湿度和土壤含水量等情况。打开手机屏幕,姚阁只需一键操作,便可实现自动灌溉、保湿和顶棚保温棉开合。到了冬季育秧期,姚阁的棚内还有“DIY水暖”,棚外一间小水泥房内安装有一台锅炉,两根水管连通大棚。棚内有上热水管和下循环水两根管。热水管中间连接着暖气片,热水的温度通过暖气片撒播到大棚内,冷却水再通过循环水管回流到锅炉房,手机一键远程控制暖气片自动启停,以此为辣椒秧苗保温。

殷明曦的另一个高中同学吴坤,也是镇里公认的新一代种植好手。湘阴是“建筑之乡”,看到家乡樟树港辣椒产业发展起来了,从事电工多年的吴坤毅然返乡,从“农业小白”开始自学,认真学习和钻研精品辣椒种植和改良,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植高手和“辣椒医生”。但凡农户家辣椒树生病了,只要拍几张图片发给吴坤,便能快速诊断出“病情”,并对症下药,因此很多龙头公司和合作社都抢着请他担任技术员。

辣椒,是我国种植面积和消费量第一的蔬菜品种。为发展乡村经济,2011年樟树镇辣椒产业协会成立。2012年,樟树港辣椒申请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保护。

在党委政府和产业协会的引导下,樟树镇的“老把式”依然老刀不老,越来越多的“新椒农”把手机作为“新农具”,把直播作为“新农活”,把品牌建设变成“新农业”。如今,殷明曦、姚阁、吴坤等辣椒种植带头人都纷纷加入产业协会,积极参与樟树港辣椒品牌建设与保护,为家乡品牌代言,为乡村振兴助力。

小辣椒“长”成大产业

DSC_2663001.jpg

凌晨三点,樟树镇集市,辣椒揽收点开门迎“椒”,椒农蜂拥而至。

DSC_2904001.jpg

辣椒经纪人正在查看辣椒品质。

DSC_1646001.jpg

辣椒经纪人甘青正在收购椒农送来的辣椒。

DSC_32350001.jpg

辣椒经纪人车队满载收获的喜悦,穿村而过。

凌晨三点,樟树镇集市早已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揽收点、商铺、路边摊、早餐店……处处都是樟树港辣椒的身影,无辣不欢。早餐,吃一碗樟树港辣椒炒肉粉,刺激食欲,浑身冒汗,顿觉元气满满。

西边是湘江,北面是文泾港,南边是阳雀湖,三面环水、土壤肥沃,造就了樟树港辣椒独特的生长环境。它前期清香软糯,中期中辣香脆,后期辣香淳厚,一直深受食客们的喜爱。有专家分析,是这里特殊的土壤细菌菌群和微量元素,加上独特的小气候,造就了樟树港辣椒独有的风味。

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在樟树镇,一颗小辣椒孕育出绿色富民大产业,产业引领乡村振兴。以文谊新村和樟树社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邻村发展。核心产区90%以上的村民从事樟树港辣椒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相关工作,其中文谊新村是全国知名的“产业亿元村”。

“很多人一听到樟树港辣椒就以为是‘天价辣椒’,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辣椒价格是分等级的,有些等级的价格也十分亲民。”王昌熙介绍,樟树港辣椒采摘完成后,会进入不同的销售渠道。一般在销售旺季,精品级辣椒主要由阳雀湖、众源等当地龙头公司收购,也有一些辣椒经纪人主动进棚揽收,这些品质上乘的辣椒走向礼品市场,上市初期的价格最高;品质中等的樟树港辣椒,会由辣椒经纪人收购,再次分级,进入批发、餐饮、电商、零售等不同渠道,价格比较亲民;其他等级的,则会流向集市,做成剁辣椒、白辣椒等加工食品。

DSC_0967001.jpg

邵军,湘阴县公认“炒樟树港辣椒最好吃的人”,正在厨房炒辣椒。

DSC_0748001.jpg

一盘樟树港辣椒出炉,邵军送给妻子周鄂湘品尝。

辣椒是湘菜的灵魂。做好湖南饭,离不开辣椒。好的食材,只需要简单的烹饪。吃过樟树港辣椒的人,都会留下独特的味觉记忆。

“清炒,是激发樟树港辣椒风味的最佳烹饪方式,猪油、豆豉则是樟树港辣椒的灵魂伴侣。”邵军是湘阴县公认“炒樟树港辣椒最好吃的人”。中火煸熟、下油翻炒、重盐起锅,不到几分钟,一盘香气四溢、软糯美味的樟树港辣椒便烹制完成,令人爱不释口。

湖南,在辣椒的迁徙中,成为辣椒的第二故乡。樟树港辣椒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如今,它已走出湖南、走向全国,种子也随着神舟十四号飞向太空,成为中国农业界一颗闪亮的“绿色明星”。对于樟树镇的百姓而言,樟树港辣椒不仅是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肴,更是樟树人引以为傲的“致富果”。

创意摄影丨欢辣湖南:一颗辣椒喷出的烈焰之火

深读丨 一桌湖南饭:辣椒生猛猛湖湘

来源:红网 作者:杨抒怀 蔡娟 李丹 黎娜 高国栋 成静岚 邓琴 田泺同 蔡家玮 编辑: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