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穿越红土地 | 中共第一所党校 信仰之火足以燎原

2019-08-08 16:40:10 红网时刻
00:00
00:00

编者按:红土地,蕴藏着城市的红色基因和精神密码,成为长沙精神光谱中最闪亮的色彩。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红网推出《穿越红土地》大型系列专题报道,踏访城市各个角落的红色地标,为恢弘历史的庄严起点造像纪年,在红土地之上,完成历史、现代与未来的精神对话,奏响新中国70周年宏大的史诗组歌。

DA3B7103-8CF0-4C41-854C-9CC4A5358624副本.jpg

位于长沙市中山路74号的湖南自修大学旧址。

9A60314C-8A3E-47EA-B2E7-AFDB80AA1658副本.jpg

正在参观的市民。

相关链接:

专题 | 穿越红土地——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报道

红网时刻记者 孙洁 长沙报道

有人说,在长沙,随便一个地方曾经就可能发生过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正如长沙车水马龙的中山路74号。

98年前,这里一所“前卫”的大学横空出世,它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湖南自修大学。如今,盛夏时节,路上行人匆匆,被掩在众多建筑之中的湖南自修大学旧址很难被人第一眼就瞧见。可它所经历的革命与血泪,曾发出的振聋发聩之声,足以影响和撼动整个中华民族。

首创干部学校 培养革命人才

从写有“湖南自修大学旧址”的大门进入,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单层三进四合院。山字墙、青砖瓦和朱漆门,让这座书院式风格的建筑散发出古朴淡雅的气息。

“这里最初是思贤讲舍的所在地,也就是第一所为纪念王夫之而开办的教育机构;1914年,船山学社在此开讲,是第一个专门研究王夫之学术思想的团体;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湖南自修大学也是在这里光荣诞生的。”湖南自修大学旧址内,讲解员张斐声情并茂地为来参观的游客介绍。

湖南妹子张斐在大学时学习的是国际贸易专业,也许生在湖湘,对伟人始终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敬仰之情,她没有选择从事所学的相关专业的工作,而是在三年前来到了湖南自修大学旧址,成为了一名讲解员。几年的锻炼下来,张斐对旧址内每一处历史如数家珍,记者跟随她的话语和脚步,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又充满革命激情的年代。

BCE93D5F-10D3-4B29-9016-9271FEF2DF4E副本.jpg

湖南自修大学“取古代书院的形式,纳入现代学校的内容”,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教育体制。

“革命与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急需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革命干部,1921年7月,毛泽东、何叔衡代表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出席中共一大回到长沙后,在建立中共湖南支部的同时,利用船山学社的社址和经费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

自修大学“取古代书院的形式,纳入现代学校的内容”,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教育体制,自创立之初时就引起巨大轰动,受到众多进步人士的关注。“在毛泽东和党组织的安排下,学校最初收录学员24人, 第一个报名入校的是后来成为革命烈士的夏明翰。”张斐说道。

造就一代英才 光辉激励后人

自修大学学员陈佑魁曾在长沙《大公报》上发表的文章,评价自修大学的教育是平民式、趣味性、人格化的实用性教育,这一点从毛泽东身上便可见一斑。

据说毛泽东讲课十分生动,比如在教“工人”两字时,他说:有人讲工人生成命苦,“工”字出不得头,“工”字出头就是“土”——工人只有死路一条。我看不对。你们看,“工”字中间一竖,上顶天,下立地,工人是社会的台柱子。大家不是说“天”最大吗?你们看,“工”字和“人”字加在一起就是“天”字,只要我们工人团结起来,就有大如天的力量。这样讲课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人的阶级觉悟。

这样的氛围熏陶下,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学员。郭亮、夏明翰、姜梦周、罗学瓒、毛泽民、陈佑魁、毛泽覃、夏曦、李维汉、陈赓、高文华、易礼容……

48791833-73E3-428E-925A-4D68BDF547A6副本.jpg

培养了一批优秀革命人才。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著名的就义诗是夏明翰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前在刑场上写下的。在进入湖南自修大学学习期间,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夏明翰学习非常用功,以至于常常几个月不剃头而乱发蔽脸。1928年初,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不幸在武汉被捕,敌人动用各种酷刑逼供,他仍宁死不屈,最后用一首正气凛然的就义诗,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正如湖南自修大学的优秀学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湖南自修大学也被革命群众誉为“革命的策源地”。

红色精神长存 记忆永不褪色

如今,革命年代已经渐渐远去,但这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却不能被遗忘。张斐告诉记者,每年的纪念日前后、节假日期间,都会有大批市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以及深情缅怀英烈。长沙市各党政机关、社区工作人员以及中小学学生等还定期到旧址内接受主题教育。

迈入新时代,湖南自修大学旧址更为当下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去年5月,长沙市开福区“党员政治生活馆”在湖南自修大学旧址揭牌,同时这也是长沙首个“党员政治生活馆”。广大党员干部在旧址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不断以“学”字当头,将清正廉洁融入血液;以“悟”字当头,将敢于担当扛在肩上;以“做”字当头,将务实为民镌刻心底。

timg副本.jpg

繁华的中山路一带(资料图)。

鲜红党旗的引领下,湖南自修大学旧址所在地的长沙开福区,近些年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经济总量迈过千亿大关,开福站上了新起点;“马栏山效率”充分彰显,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内陆开放新高地加快形成;蓝天保卫战成效显著,“一江三河”治理成效明显;“一圈两场三道”等民生实事扎实推进,西园北里、潮宗古街更新“蝶变”……

此外,以上率下,以身作则,当下的每一位开福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党员群众奋力拼搏,成就了绿水青山、宜居宜业的新开福,让社会经济发展风生水起,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呈现出一派蓬勃向上、欣欣向荣之景。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周边城市建设不断地创新发展,曾经的历史没有被遗忘,而是在新时代焕发着新的生机。放眼望去湖南自修大学旧址所在的中山路一带,有着年代记忆的青少年宫也已重建,新宫绿意盎然、整洁有序,以崭新的面貌示人,吸引大批市民涌来。国货陈列馆、少儿图书馆、湘江宾馆等一批具有历史沉淀的文化地标也与湖南自修大学旧址一起自信矗立,怀着最深厚的底蕴走向未来。

来源:红网 作者:孙洁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