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红色印记丨红色遗址⑱:绵竹园发现红军墓群
红网时刻
2023-01-17 11:16:51
字号:

图片1.jpg

道县清塘镇绵竹园村麻地塘自然村后龙山。周镜忠/摄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周镜忠 唐小峰 李胜全 道县报道

道县清塘镇绵竹园村的麻地塘自然村,靠近营乐源水库,是都庞岭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在麻地塘后龙山有四个土包,都是牺牲的红军战士之墓。当年中央红军长征,路过麻地塘,有四个红军在这里先后牺牲,其中有3个被敌机轰炸而牺牲,有一个红军被当地群众养伤半年,最后伤重牺牲。当地群众知道红军是穷人自己的队伍,将他们先后埋在后龙山。

据麻地塘自然村原来的老支书顾家宽介绍,1934年11月28日,大批红军从江永那边过来,从小坪到中坪再到绵竹园,然后往寿雁的大乐海、石坝、干岭、深田一带走去,一路上,有不少红军战士受伤。他的爷爷顾德华一大早去挖红薯,在村子前面的山路上看见一个受伤的红军趴在路边动不得,于是回到村子里叫了三个人将那位红军抬到了家里。

时任红八军团无线电分队政治委员袁光在《风烟滚滚的岁月》里记载着1934年这段历史:“我红八军团在宁远、道县间阻击一直尾追我们的敌周浑元纵队,掩护中央纵队及红五军团通过潇水后,作为中央红军的左翼,于二十四日拂晓也由道县过河,随红九军团向江华、永明(今江永)前进,掩护主力突破敌人重兵扼守的第四道封锁线,准备于全州、兴安间渡过湘江。形势十分严重。蒋介石为了实现其全歼中央红军的梦想,调集国民党中央军和湘、粤、桂数省敌军之精锐,以四十万大军分三路沿湘江和湘、桂公路对我实行堵截:湘敌何健和薛岳的中央军已进至全州,沿湘江布防,桂军李宗仁、白崇禧所部,沿兴安、灌阳一线布防,敌中央军周浑元纵队和湘军一部则在我身后穷追。面对敌人重兵云集的第四道封锁线,同志们忘却了一路苦战的艰辛疲惫,准备迎接这一场即将来临的恶战。”

从袁光记述的文字,结合麻地塘村老支书顾家宽讲述的事情,可以推断路过麻地塘村的是红八军团的战士。

在顾德华家里养伤的红军是江西的,他的左脚被敌人的飞机扔下的炸弹炸伤,血流不止,他根本走不了路。顾德华从都庞岭上采摘草药替红军治伤,又是杀鸡鸭为其补充营养。但由于红军伤势重,草药起不了太大的作用,红军的伤势一天天恶化,而麻地塘当年只是几户人家的小山村,交通闭塞,生活都是十分困难的,根本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救治红军。小红军在顾德华家里住了半年,最后还是牺牲了。

图片2.jpg

清塘镇麻地塘自然村后龙山红军小道。周镜忠/摄

顾德华用自家的楼板请木匠制作了一副棺材,将红军埋在麻地塘村的后龙山,靠近路边的山坡上。

顾加宽说:“我为什么记得这个红军墓,因为小时候我爷爷、我父亲年年带我来这里扫墓,我爷爷去世时,交代我父亲,一定要年年来扫墓,我父亲去世时也交代我替红军守好墓。”顾家宽说,他们村子的顾玉贤也曾收养了一个来自江西的红军,那个红军养好伤以后就去找部队了。

绵竹园村支书蒋光远说,麻地塘现还仍然是一个小村庄,但大家时时记得红军,记得红军路过时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好纪律好作风,替红军守好墓是我们的责任。

相关链接:

道县红色印记丨红色遗址①:红六军团急过茶园渡

道县红色印记丨红色遗址②:红六军团激战蒋家岭

道县红色印记丨红色遗址③:红六军团巧过清水关

道县红色印记丨红色遗址④:先锋耿飚奔袭道州城

道县红色印记丨红色遗址⑤:蔡如燕水南接应红军

道县红色印记丨红色遗址⑥:敌人飞机坠落徂復村

道县红色印记丨红色遗址⑦:红六军团深挖红军井

道县红色印记丨红色遗址⑧:烈士长眠邓家村红岭

道县红色印记丨红色遗址⑨:中央红军抢渡葫芦岩

道县红色印记丨红色遗址⑩:机关纵队夜憩红军亭

道县红色印记丨红色遗址⑪:风雨桥上军民鱼水情

道县红色印记丨红色遗址⑫:中革军委决策新屋村

道县红色印记丨红色遗址⑬:朱德司令电出豪福村

道县红色印记丨红色遗址⑭:红军主力突破永安关

道县红色印记丨红色遗址⑮:红一军团伏击屋脊岗

道县红色印记丨红色遗址⑯:周恩来下关战场督战

道县红色印记丨红色遗址⑰:红军战士血洒标语墙

来源:红网

作者:周镜忠 唐小峰 李胜全

编辑:王杨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