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红色印记丨红色遗址⑤:蔡如燕水南接应红军
红网时刻 字号:
2022-12-20 11:56:10

图片1.jpg

水南浮桥全景图。周镜忠/摄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周镜忠 李胜全 道县报道

1934年红军长征,11月17日下午红军到了道县县城对面的水南村,国民党保安团对未曾外逃的老百姓说:“红军来了要打仗了,快进城。”

道县濂溪街道居民蔡绍华的爷爷蔡如燕(后来改名蔡子奎)当时在县城南门口外潇水河边开了一间米粉店。当日傍晚,红军在对面水南村向城内守敌喊话时,蔡如燕和表兄黄玉祥、老庚王志生正躲在南门城楼上偷看水南那边的情况,把红军的喊话听得清清楚楚。18日凌晨,红军又开始向城内的群众不断喊话:“对河的同志,我们是人民的军队,是自己的队伍,是要打倒土豪劣绅的,请你们把浮桥放过来好吗……”

蔡如燕他们嘀咕:“昨晚红军在水南村住了一晚,没见扰民的事情,看来他们讲的是真的。”蔡如燕、黄玉祥、王志生三人一合计,决定溜下城墙去撑浮桥过河。在城南门外附近河边,三人又找到邓告告、周六、何友友等年轻人帮忙,到附近居民家中拿来晾衣的竹竿,准备把浮桥往对岸红军那边撑去。此时,红军工兵排长正带着三个战士从对面水南码头游水过来。

蔡如燕在回忆文章《我为红军架桥带路》写道:把浮桥拴好后,红军叫我们扛着竹竿,给我们照了相,之后把我们接到了水南村码头上边住满了红军的洪十九家里。姓耿和姓杨的首长(新中国成立后才知道他们是耿飚和杨成武同志)跟我们握了手,用饭、肉招待我们。这时耿飚同志与进进出出的红军同志在忙着公事,杨成武同志为我们上菜端饭。吃完饭后,红军给了我们每人一张印有镰刀斧头的证件,并告诉我们以后凭它联系。我们吃饭时,红军已在过河,吃完饭后我们和红军队伍一起过了河。因国民党已将城南门用石头堵住了,我带着红军绕道湾里街从西门进城一一红军耿杨部进驻国民党县政府。我们同红军进城时,城内外都已驻扎了红军,旧政府周围都是红军。耿杨部进驻旧政府之后红军拆除了城南门堵门的石头,老百姓都可以自由进出。红军的岗哨设在潇水河边浮桥的码头上。

图片2.jpg

20世纪80年代的水南浮桥。

对于当年道县群众帮助红军架桥,耿彪在回忆录中写得很清楚:天将亮,浮水的已上了对岸的船,船夫忙手忙脚地拿了几套衣服给他们穿上,当时城门旁边的群众很快地跑到河边来帮助我们的工兵架桥和撑船,不上十分钟,架设好了一座四米宽可以通过四路纵队的大桥。

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当年帮助红军的几位老乡都已不在人世,只有帮助红军渡河的故事流传了下来。如今的浮桥,被当地人称为——“红军桥”,如今的渡口,人们给他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红军渡”,成为道县远近闻名的一处红色景点。

相关链接:

道县红色印记丨红色遗址①:红六军团急过茶园渡

道县红色印记丨红色遗址②:红六军团激战蒋家岭

道县红色印记丨红色遗址③:红六军团巧过清水关

道县红色印记丨红色遗址④:先锋耿飚奔袭道州城

来源:红网

作者:周镜忠 李胜全

编辑:王杨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