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刘楚波。
编者按:青年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足、创新能力强、创新潜力大。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心怀理想、富有创新精神的湖湘青年科技工作者们,是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的生力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突击队。红网时刻新闻即日起推出《科学之恋·湖湘青年科技工作者群像》系列报道,为这些湖湘青年科技才俊鼓与呼。
红网时刻记者 王杨 张必闻 长沙报道
麓山巍巍,湘水泱泱。信步济济沧沧的湖南大学,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映入眼帘,以“0”和“1”为造型的两栋大楼在一片碧瓦朱甍中现代感十足,这里是湖南省的科技新地标,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最强大脑”,亦是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性能计算应用软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楚波工作的地方。
科技是一个国家竞争力最核心的一环,计算则是高新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的迅猛发展,利用高性能计算已经成为基础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刘楚波的研究方向,就是高性能计算中的并行计算,“通俗来讲,我就是一名‘调配员’,需要把大的计算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让它们在多台计算机上同时运行,最终目的就是要把计算时间尽可能缩短,找到调配方案的优化解。在这期间,如何划分任务?如何合理分配?如何相互协调?都是我这个‘调配员’要研究的问题。”刘楚波介绍。
走进刘楚波的办公室,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几摞书,陈设简单务实,犹如他一贯的工作作风。就是在这样心无旁骛的环境中,年仅33岁的刘楚波在领域顶级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研究成果曾获省级荣誉多项、主持国家重点项目近十项。当谈起这些荣誉时,刘楚波总是谦逊地摆摆手说:“这不算什么,比我优秀的人还有很多,我也只是在前辈们打下的基础上不断前行罢了。如果一定要说意义,那大概是科研并非天才独有的道路,普通人通过勤奋努力,也可以在相关领域作一份贡献。”
说起刘楚波的前辈,就不得不提湖南大学。2007年9月,刘楚波从张家界来到湖南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求学,这一学就是11年。2018年,博士后出站的刘楚波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完成了从学生身份到教师身份的转换。“一路走来,我同湖南大学同成长共进步,有着深厚的感情,尤其是我的老师们,他们温润谦和的为人和严谨的学术作风为我树立了良好的典范,让我受益终身。”刘楚波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一件是读硕士之初,刘楚波突发眼疾,病情严重至将近失明,老师得知后立即帮他联系医院并时时予以关怀,最终病情转危为安。另一次是在刘楚波完成的第一篇学术成果中,老师细致标注和修改300余处,甚至连标点及字体大小都做了详尽说明……这些细节奠定了刘楚波日后的科研态度。
薪火相传。当年,老师们谦和为人、从严治学令刘楚波深受震撼,如今,他已经是十几个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导师,可谓“十年磨一剑”。岳麓山脚下高品质的学术生态和实惠的人才政策让刘楚波可以潜心科研,“比起学生时代,肩上的责任明显更重了。”刘楚波笑着说。罗云臻是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一年级的学生,在他看来,刘楚波是一个纯粹且专注的人,“他对信息科学有着异于常人的热情,会根据我们每个人自身的学习进展做个性化指导,同时还要兼顾自己的科研项目。我和刘老师一样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为我们这个领域基础技术的国产化贡献力量,不受制于人,作为他的学生,毕业后我也想留在湖南建设家乡。”
急国家所需,尽个人所能,“紧迫感”是刘楚波挂在嘴边的高频词。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发展作为体现信息时代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的团队想要在我们这个领域基础技术研究上做出属于中国自己的科研成果,突破领域内‘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为国有技术储备鞠躬尽力,相比于起步早的国家,我们正在争分夺秒奋力追赶,紧迫感时常伴随左右,这个过程可能不那么容易,但我们一定会坚持。”刘楚波目光坚定地说。
相关链接:
伍树松“恋上”松树皮 只为提取最佳配方养肥猪︱科学之恋·湖湘青年科技工作者群像①
怀着一颗爱国心 杨鑫想造中国“芯”|科学之恋·湖湘青年科技工作者群像②
和新冠病毒“打架”,谭德勇越打越勇丨科学之恋·湖湘青年科技工作者群像③
科研路上一次次突破自己,卢芳国47岁去读博丨科学之恋·湖湘青年科技工作者群像④
董陇军:聆听大地深处细微的声响︱科学之恋·湖湘青年科技工作者群像⑤
吴怀娜:为盾构隧道“看病” 守护城市地下生命线︱科学之恋·湖湘青年科技工作者群像⑥
黄麟淇:胆子大、全力拼,地下也能撑起一片天︱科学之恋·湖湘青年科技工作者群像⑦
朱晓波:用更便宜材料造更好的锂离子“房子”︱科学之恋·湖湘青年科技工作者群像⑧
来源:红网
作者:王杨 张必闻
编辑: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