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了收藏是富人专利的规则
华夏经纬网
 
09-24 09:07

<<新周刊>>第448期

收藏和自己同一时代的、成长中的艺术家作品,意味着将有一段岁月,你和它联系在一起,这比金钱更宝贵,这些作品就像你的日记。

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收藏不是富人的游戏,普通上班族也可以用有限的钱购买更多藏品。

职员出身的宫津大辅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案例。这位日本藏家从1994年至今,购买了超过300件当代艺术作品,涉及绘画、装置、观念艺术等丰富类型。宫津大辅的收藏先后在多地展出,包括东京歌剧院画廊和韩国首尔的大林当代美术馆等。

“工薪族收藏”的概念并非宫津大辅首创。美国著名“工薪族收藏家”赫伯与多乐茜夫妇在50年间收藏了几千件极简主义为主的当代艺术品,这些作品最后被捐赠给华盛顿某个现代画廊。宫津大辅形容他们为“英雄收藏家”,并渴望成为这样的人。

宫津大辅把收藏当代艺术作品视为了解艺术深层意义的捷径,最让他得意的一点是他在这些艺术家成名前就慧眼识珠,比如草间弥生、蔡国强、奈良美智等如今已经炙手可热的艺术家。

梦露、死刑电椅,刺激了日本青年“一股排山倒海的强烈存在感”。

他对当代艺术的热情始于安迪·沃霍尔。在那之前,他了解的日本传统艺术的主题通常都是美丽的女人、花鸟鱼虫或者是风景,雅致非凡。当青年宫津大辅突然看到安迪·沃霍尔的罐头、梦露,眼界大开,尤其是死刑电椅,让他有“一股排山倒海的强烈存在感”。他开始思考:什么是艺术?艺术不美也可以吗?

当他在美术馆见到日本本土艺术家草间弥生的作品时,产生了强烈的收藏欲望,脑海浮现电影《2001太空漫游》里男主角被吸入星门的场景:“非买不可!一定要带回家彻底研究!”

“我是个囊中羞涩的收藏家,所以我大多数藏品的购买价格都在10万日元左右(约合人民币6000元)。”宫津大辅说。1994年,网络还没像现在这么普及,他通过一个个电话,找到代理草间弥生的画廊。“我被其中一幅装裱着未上漆原色木框、画满圆点的绘图作品深深吸引。上头每一颗小圆点都像活着一般,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宫津大辅咬咬牙,买下这幅售价为50万日元的作品。

购买草间弥生的作品让宫津大辅成为了真正的藏家。他说,买不买艺术,取决于第一件藏品买得顺不顺心,以及它日后是否依旧具有价值。他身边的藏家,“大多数是买过一次,之后就会如洪水决堤般,继续买个不停”。

在那之后,他又看中草间弥生1965年《无穷网》系列中一幅大幅绘画。这幅画当时价值65000美元,比他一年工资的总收入还多。为了买这画,他不得不在晚上做兼职存钱。

接下来的几年里,宫津大辅所拥有的草间弥生的作品就达到了10件,作品年代从1950年代跨越至1970年代。《无穷网》在1998年甚至出借给了草间弥生举办首个回顾展,所以后来草间弥生为他的收藏自传作序。

奈良美智为他画门扇,草间弥生为他设计镜子。

“在收藏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某些人某些方法会帮你解决。”宫津大辅告诉我。21年来,除了生活费、房贷、学费等必须的支出外,他的钱全用在艺术品收藏上了。他以住宅申请分期付款,是低利率的通融资金,以便购买更多作品。

比起赫伯夫妇,宫津大辅的藏品数量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但他的故事更受中国艺术界欢迎,除了地域的接近性,更重要的是他经常出席大陆、香港、台湾的艺术活动,逛美术馆和画廊,自己去发现艺术作品,尤其是近年关注中国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我经常会在各种场合碰见他在与画廊应酬。

1999年,他提出“梦想之屋”计划,由他与法国装置艺术家多米尼克·冈萨雷斯·弗斯特合作。项目至今仍在继续。“梦想之屋”同时也是他与太太居住的房子,外墙颜色有着红白蓝基调,屋内每个角落都能见到宫津大辅收藏并熟识的艺术家的痕迹——韩国艺术家郑然斗操刀壁纸设计,岛袋道浩负责庭院设计,以及小泽刚的装置艺术、奈良美智的门扇、草间弥生的镜子……

他坦言,一边收藏一边上班是非常辛苦的。支撑他收藏的动力,不是想到这些艺术家是否会成名,而是希望能够结识越来越多年轻有才华的艺术家。“我喜欢毕加索、梵高,可他们已经不在了。反过来,如果我收藏同年代成长的艺术家作品,买回家以后,我觉得有一段岁月可能和这个作品联系在一起。这比金钱更宝贵,可以把这些画当成自己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