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纳米科技领域论文数和专利量世界第一
人民网
 
09-07 16:42

人民网北京9月6日电(赵竹青)第六届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3日至5日在京召开。记者了解到,纳米技术已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成为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三大重要支柱之一。目前,我国纳米科技领域的论文数量、专利数量以及论文被引用次数等指标已达到“世界第一”的水平。

纳米技术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研究结构尺寸在0.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目前,纳米技术已经渗透到全行业、全领域,特别是在健康、能源、电子学、材料、环境、化工催化剂等方面已有广泛应用。

“纳米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柱。”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会议的开幕式上点出了纳米技术的重要性。他表示,中国是最早研究纳米技术的国家之一,近年来,纳米论文和专利在中国更是经历了一个快速成长期。目前,我国纳米科技领域的论文数量、专利数量以及论文被引用次数均排在世界第一。

我国很早就认识到了纳米技术的发展机遇,并且给予了大量的科技投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刘鸣华在此间举行的第九次《国家科学评论》(NSR)论坛上透露,“我国在纳米技术研究上的总体投入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这在国际上也处于前列。”

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忠范院士以北大的纳米研究为例说,北大是较早涉足纳米科研的高校,早在上个世纪就成立了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以促进跨学科的纳米技术研究。现在北大每年大概发表3000至4000篇科技论文,其中将近三分之一是纳米科技贡献的。

“不过,统计数字常常掩盖很多问题。”刘忠范说,我国纳米科技投入虽然总量很大,但“投入特别分散”。也就是说具体到每个项目,投入的强度并不高。另外,我国纳米技术领域的“跟风”现象严重,哪个概念热就一拥而上,真正的原创性研究不多。为此,他也呼吁国家应当在重点的、原创性的项目上加大投入力度。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杨培东也赞同这一看法。他说,在纳米研究上,不仅论文数量要上去,而应该花更大的精力投入在原创性的研究上,做出真正原创性的知识产权来。“这个知识产权的储备不是短期的,更重要的是着眼长期。”

为解决我国纳米技术研究中存在的这些弊端,中科院已经做了初步试点,设立了纳米“先导专项”,要做领域内“有影响力的研究”。白春礼表示,先导专项需要符合两个条件,首先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其次中科院要有优势。中科院的纳米先导专项以锂离子动力电池和绿色印刷为代表,整合了物理所、化学所等十几个院所的资源,进行全面部署,计划用2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相关技术从基础研发到产业转化的全部过程。

在先导专项中,对科学家的考核不再是以论文为标准,而是以其产业规模、企业投资以及经济社会效益来衡量。这也预示我国科技体制和科研考核指标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纳米技术的一大难点就是大规模应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赵宇亮表示,纳米技术是我国跨越发展的一个机遇,能够帮助很多产业实现升级。“我国在纳米技术领域的积累很丰富,希望国家能够在这方面保持持续投入,将它推向真正的应用。很多时候就是临门一脚的事儿。”同时他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能够加入到纳米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领域中来,促进纳米技术向产业更加顺畅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