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县加快产业及产业园区发展纪实
红网溆浦站
 
10-13 15:35

\

9月18日,香港捷力(亚洲)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溆浦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正式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成为首批入驻园区的企业之一。(周磊 摄)

红网溆浦站10月13日讯 9月29日,溆浦顶端瓷业公司生产车间,从旋坯、洗坯、上釉、上釉、烧制到最后检验上车,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机器轰鸣不止,一派繁忙景象。负责产品检验的陈亚军说,“公司产品质量过硬,市场供不应求”。

市委提出把产业及产业园区发展作为“第一大主战场”。按照市委要求,溆浦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振兴工业、提升农业、统筹城乡、创新驱动”发展思路,攻坚克难,奋起直追,跨越发展,打响了产业及产业园区发展攻坚战。

攻坚克难,荒山崛起工业园

工业强则县强,工业兴则县兴。

近年来,溆浦将工业园区建设摆在全县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举全县之力建设工业园。为做好园区规划,该县多次组织召开由省内外专家和有关部门、乡镇参加的规划编制意见征询会、汇报会、评审会,逐步修订完善园区规划,使规划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为园区开发建设提供了高起点的规划蓝本。为解决园区发展难题,2014年11月24日,县委主要领导召集国土、建设、环保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并带着公章到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现场办公,积极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主动为园区发展和入园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曾几何时,溆浦的工业园区基本还是口头相传的一种想法,既没有规划图纸,也没有一寸可用的土地。对溆浦人来说,拥有属于自己的工业园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如今,这个梦想已经变为现实。走进溆浦县红花园工业园,只见原为荒山荒坡的山地已变成了园区道路,建设工地上,车辆穿梭、焊花飞溅,一根根承台立柱拔地而起,一副副钢筋铁骨蓄势待架,园区雏形显现,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展示出溆浦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无限活力。9月18日上午11时,伴随着园区火热建设的机器轰鸣声和火车飞驰的汽笛声,香港捷力(亚洲)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溆浦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正式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标志着该县工业园发展又向前迈出了有力的一步。

为了加快园区建设,园区工作人员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日出而作,深夜而归,昼夜奋战,千方百计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该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刘小兵介绍,今年,红花园工业园计划完成一期2公里主次干道建设和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目前,园区已瞄准入驻标准厂房企业12家,储备进驻园区企业28家。厂房以租赁为主,合同期限6年,可免租3年。

铸造品牌,散落珍珠连成串

金秋时节,溆浦大地稻香鱼肥,蔬果飘香,处处展现着现代农业的魅力。近年来,通过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生产、基地化建设、工业化增值,溆浦县精品特色农业做大了规模,做优、做强了品质,释放出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新活力,让广大农民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农业发展需要龙头和品牌。溆浦鹅全身是宝,鹅肉鲜美细嫩,鹅绒可做优质羽绒,鹅血可降血压,特别是鹅肥肝以它优良的内在品质而誉满国内外,90年代初便有出口过欧洲的纪录。去年,“溆浦鹅”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并被列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进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是打响农业产品的一张好牌。近年来,溆浦县将溆浦鹅作为重点开发对象,并列为全县“提升农业”“7+1”工程,引导成立了溆浦县鸿羽溆浦鹅业公司,建立了集保种、选育、研发、孵化、养殖于一体的资源场,建起了具有鹅舍、化验室、孵化室、育雏室等共占地4100平方米的溆浦鹅产业化学研基地,年产值达9600万元。“没有政府的大力扶持,就没有溆浦鹅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该公司总经理黄德茂深有感触地说,“公司将进一步对溆浦鹅进行深加工,开发出肥肝、血浆、鹅绒等系列产品,到2016年力争年产值达到2.2亿元。”

除了打响传统优势品牌外,该县依托山区的自然优势,在打造特色种植品牌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黑木耳种植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该县专门为黑木耳产业出台了文件政策,成立了发展基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整合惠农资源,使农民种植黑木耳只赚不赔。“靠着黑木耳种植,家里砌起了新房,过上了幸福生活。”龙潭镇太和村村民张学美高兴地说道。“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黑木耳受到种植户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黑木耳种植与水稻种植相结合,水稻收割后的“空档”变成了农民致富的“黄金期”,农户将水稻收割后的闲置田平整后,直接移入黑木耳菌包,坐等收获“真金白银”。仅几年时间,溆浦黑木耳种植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打产业,目前已发展专业合作社50多个,种植户2000多户,种植面积5000多亩,为农民增收4000多万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扶持下,溆浦县龙头企业发展迅速。雪峰食品、春和菌业、大康牧业青垅种猪场、鸿羽溆浦鹅、君健中药材等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发展向好。如今,溆浦县累计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7个,绿色产品认证9个,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3个,“生态”、“精品”已成为溆浦现代农业的一块金字招牌,让溆浦的农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此外,通过优质稻、柑桔、生猪、溆浦鹅、蔬菜、中药材、油茶七大产业和全国“稻油两熟制”全程机械化试点县建设,该县还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全国超级稻第四期亩产千公斤超高产攻关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等等。2014年,该县完成农业总产值50.17亿元,农业增加值27.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75元,同比增长9.1%。

趁势而上,客商发财我发展

产业发展,政策机制是保障。

随着“两高”时代到来,溆浦牢牢抓住了产业这个“牛鼻子”。通过学习和借鉴周边兄弟县市及沿海发展经验,溆浦的决策层认为,发展工业不能好高骛远、三心二意,要有既符合现实情况,又着眼长远发展的谋篇布局。最后,“一区二园两基地”成为溆浦工业的新定位:突出抓好一区(溆浦工业集中区)、两园(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导产业的红花园工业园和以湘维公司为依托的江口化工工业园)、两基地(硅砂产业基地、石材产业基地)建设,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打造溆浦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为加快硅砂基地建设,该县领导干部多次深入硅砂企业现场办公,逐项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助推企业健康平稳发展。当了解到建国硅业有限公司在技术改造过程中遇到了资金难题,该县主要领导积极与银行协调,当场解决1000万元信贷资金,确保了企业按时点火生产。

招商引资工作是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生命线。溆浦县在努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创新招商引资思路,制定了《溆浦县招商引资暨鼓励社会投资暂行规定》、《溆浦县优化投资项目行政审批流程实施办法》等文件,对入驻工业园区的企业制定就业岗位补贴等多项优惠政策。为激励更多人投身创业,近年来,该县按照“非禁即入”原则,确定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商贸及服务业、社会事业为全民创业重点产业和领域,放宽准入条件、鼓励创业创新。对楠竹、黑木耳、硅砂等重点产业,采取“一个产业一个文件”的方式,量身订制扶持政策。此外,为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溆浦县还出台了《溆浦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二十条禁令》和《溆浦县维护重点项目建设治安环境十条规定》,真正做到让项目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让客商安心投资、放心发展、舒心生活。紫荆山风电场项目是该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位于溆浦县新田乡,总投资47186万元,设计年上网电量9717万千瓦时。为保证项目进度,县、乡、村三级干部多次深入项目施工现场,帮助项目部处理难题,全力优化施工环境。9月17日,紫荆山风力发电项目第十五台风机成功吊装,年底前将完成总共25台风机的安装和并网发电。

益能环保有限公司是首批落户溆浦红花园工业园的企业之一。该公司是集科研工贸于一体的环保型企业,专门从事工业、市政污水污泥处理。公司董事长冯本剑介绍,得益于红花园工业园的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企业污泥干化处理项目从落地建设到投产,仅用了短短2个月时间,首批出厂的干燥机及配套机器就远销安徽马鞍山。冯本剑信心满满地说,“目前项目生产、销售形势大好,仅1个月的订单金额就达一千多万元。随着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企业享受的实惠也会越来越多,二期工程建成后,公司年产值可达1.5亿元。”

在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方面,溆浦县也从资金、技术上加大了扶持力度,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先后投入数百万元用于对获得国家、省、市级名牌产品的企业实行奖励,一批新兴涉农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农庄不会有今天的发展。”溆浦绿叶生态农庄法人代表戴建华说,通过“生态养猪、养鸡”、“国家菜篮子工程”、“生猪标准化规模化”等项目,累计帮助农庄争取扶持资金11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