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株洲馆藏涉及民生档案比重达60%以上
红网株洲站
 
10-11 14:40

红网株洲站讯(记者 赵云超)如何让“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更好地服务于民生?市委办、市政府办日前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株洲市将逐步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数字归档体系,到2020年,馆藏涉及民生档案的比重达60%以上,统筹安排档案服务、政府公开信息服务和其他公共服务。

档案馆成热门“民生窗口”

“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和凭证价值是其他任何资料无法替代的。民生档案涉及社会各个领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档案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市档案局局长莫大德介绍,近年来,株洲市将民生档案纳入国家档案资源体系,致力于民生档案的收集,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

据介绍,株洲市广开门窗,多渠道收集、整理就业、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档案资源,其中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有知青上山下乡档案、干部职工城镇居民下放档案、人员录用转正调动档案等。去年,市档案局开展“株洲百姓家规”征集活动,收集家规1056条。

目前,全市2009年前的公证档案集中在市档案馆,婚姻档案集中在各县市区档案馆。市民一般只要持身份证或单位介绍信,即可到市档案局查询利用中心免费查询。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市、县两级综合档案馆已接待查阅利用人员2.1万余人次,调卷近7万卷次,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城乡档案信息资源将实现共享

目前,株洲市馆藏涉及民生档案的比重只占20%左右,乡镇(街道)、村(社区)档案管理状况堪忧。市档案局近期的一次调研发现,部分行政村档案无人管理,部分村级档案用麻袋装着弃于墙角。由于档案信息化建设力度不大,档案收集模式、管理手段、服务机制落后,制约了民生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

市档案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株洲市将把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纳入全市“十三五”整体规划、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和项目库建设规划,到2020年,全市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和机关档案室将基本完成档案数字化建设,开展远程利用服务,推进城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届时,市民足不出户,就可查询到所需的各类民生档案。”该负责人说。

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将按照要求建立功能完善的档案室,市财政还将对乡镇(街道)、村(社区)档案室示范点分别给予5万元/个、2万元/个的奖励。“支持有条件的家庭建立家庭档案,支持个人保管、展示其收藏的档案并向国家综合档案馆捐赠或寄存档案,对捐赠重要、珍贵档案者,将给予奖励。”上述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