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花甲老人玩转30种乐器
红网浏阳站
 
08-27 15:17

红网浏阳站8月26日讯(分站记者 张玲 实习生 周星璨)昨日上午,联城社区居民李学方家,地上摆放着三十多件乐器。李老拿起其中一把琴,一曲悠扬婉转的《迎春曲》就从老人手下传了出来。乐友陈国光老人在他身边拉起了二胡。两人一唱一和,乐此不疲。“如今学习传统乐器的人不多了哦。”愉悦之后是淡淡的忧伤,李学方老人手上这把模样特殊的琴,名叫“阮”,它音色纯净古朴,不仅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而且是我国最经典的传统乐器之一。老人希望能免费教学,将传统乐器发扬光大。

受家人影响,老人钟爱乐器一辈子

见识完奏章,自然会被老人手中的乐器所吸引,圆圆的琴面、几根细弦,古朴中透着雅致,李学方说,这叫阮。“西晋竹林七贤的阮咸善弹琵琶,后来他又对琵琶进行一番改造,创造出了‘汉琵琶’,世人就取了阮咸的姓来称之为‘阮’。”阮琴是传统乐器,尤其对李老的口味,他家中还摆满了各种传统乐器,有京胡、二胡、月琴、小三弦、中三弦、大筒、中音胡、竹笛、唢呐、锣鼓等等。

意外吗?三十多件乐器,老人信手拈来,他基本都是“自学”的。

因为舅舅的关系,我从小就喜欢上了音乐。”李学方的舅舅名叫周佛如,在解放前便自学京剧考上了当时的北京京剧团,但因为家庭的反对,最后到了武汉大学就学。“因为外公的封建思想比较重,不愿让舅舅去‘唱戏’,舅舅就只能把音乐当业余爱好,他每次回家都会随口哼几句京剧,还会带着我们一起唱。”

说起小时的事,李老爽朗的笑了起来:“舅舅那时候唱‘这一帮虎将哪个有’,我就跟着喊‘这一包胡椒哪个有’,惹得家人哈哈大笑。”有了舅舅在家潜移默化的熏陶,李学方慢慢地不再拿京剧打趣,而是真正爱上了音乐与乐器,一拿起乐器便是六十多年。

组办老人乐队,倡导“传统乐器”

2012年,李老广交乐友,在思邈公园成立了孙隐阁音乐组,这不仅是乐友们切磋琴技,互相学习的平台,也是义务表演,免费传授国乐的爱心组织。

“我们都不是专业老师,但还都算精通。”陈国光老人笑着说,都是一些五六十岁的业余爱好者聚集在一起,互相学习提高。让大家充满成就感的是,自成立后,音乐小组就经常下乡义演,短短几年便走过了洞阳、北盛、达浒、大围山等乡镇,免费为村民们表演京剧、民歌、花鼓戏、二胡独奏等乐曲节目,他们还参加过不少市里举办的音乐活动。“老李还免费带了两位五十多岁的学生,他们都是从零学起,到现在出师,还参加过大围山的音乐节呢!”

老有所乐,这是李老的生活写照,但是老人隐隐还有个心事。

“有次我小组在孙隐阁弹奏,我突然兴起,就拿着各式各样的乐器想考考在场的年轻人,可一圈下来却没几个人说得出名字。”李老说,如今青少年都愿意学“吉他”,但自己的民族艺术得不到重视。

和乐团几十位乐友商量后,老人们出来一个“征友启事”:诚征有意学习传统乐器的中、青年朋友,免费教学!老人们表示,只要年轻人对京剧或是传统乐器感兴趣,他们都愿意免费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