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断腕治污 大笔书写水生态文明
长沙晚报
 
07-20 10:46

南工北农的发展战略,保护了北部乡镇的绿水青山。图为北山青河村新貌。

农村公园如同城市公园一样漂亮。图为江背镇印山公园。

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迎来省农科所高桥农业科学城项目,图为秀美的高桥镇白鹭湖。

对水质要求极高的濒危桃花水母出现在长沙县松雅湖,图为松雅湖畔业余自行车手在竞技。长沙晚报记者余志雄摄

长沙县曾是全省第二大生猪养殖大县。一边是中国农民千年来赖以维持生计的传统养殖业,一边是无法承载的环境容量。处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核心区域”的长沙县,担负起率先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新机制的“首攻角色”。

长沙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浏阳河、捞刀河及汨罗江支流,主要湖泊为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如何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水资源,是摆在长沙县这个国家级“生态县”面前的问题。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不可或缺。长沙县社会经济要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建设水生态文明。”长沙县委书记、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懿文介绍。

A 长沙县首现“官告民”

展开水与猪的战争

曾经的养猪大户叶前进望着“重又回来”的青山绿水感慨万分。叶前进所在的古华山村是湖南省长沙县福临镇的“养猪大村”,也是长沙县曾经出了名的“污染重地”。经过五年的污染治理和生态重建,叶前进和村民们越来越明白:失去的是污染养殖,得到的是生态养猪;减少了一部分无序的养猪,换来的却是家园的绿色。而就在去年,长沙县福临镇政府还一纸诉状将多户拒不履行畜禽养殖退出转产协议的养殖户告上法庭。

长沙县曾是全国生猪生产大县,位于其北部的福临镇更是“家家有猪舍户户养猪忙”。养猪在帮助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据测算,养一头猪日用水量达0.05吨,排除废水0.04吨,其碳排放量相当于同期19个成年人的水平,全县最高峰时期猪粪尿日排放量超过1.5万吨。

“决不能站在垃圾堆上数票子!”长沙县委、县政府决心早定,一场以生猪养殖污染为整治重点的农村环境保卫战从此打响。

为鼓励原养猪户转产,福临镇政府与110多户签订了禁养协议,与860多户签订了限养协议,对放弃养殖的养猪户进行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的财政补贴。“大部分养殖户都积极支持政府的环保措施,但是也有少数养猪户拿到政府补贴后,经受不住猪肉价格上涨等利益的诱惑,偷偷重新加盖砌起了新猪舍。”福临镇干部告诉记者,违约户中少的超标养殖几十头,多的甚至达到了千头以上的数量。

“既然是一种契约就得依法办事。”镇政府一纸诉状将7户违约的养殖户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一旦裁判生效,可以由法院对败诉方进行强制执行,这是和以前行政强拆的最大区别。”长沙县法院福临法庭庭长游宇说。福临镇政府运用法律手段,长期扯皮的问题得到解决,北山镇等长沙县其他同样受到生猪养殖污染反弹问题困扰的乡镇纷纷效仿这一做法。

“养猪造成的治污成本是补贴和收入的数倍。长沙县放弃了一年1300多万的国家养殖补贴,每年“治猪”财政投入超过6000万元。”,生态办主任张铁云算了这笔“得失帐”,去年拆除栏舍18万平方米,今年计划拆除60万平方米。(相当于80多个标准足球场)如今长沙县的生猪存栏量从高峰期的220多万头减少到70多万头。

在限猪的同时发展生态农业,引导农民改变农村传统的生产增收结构。这是长沙县的思路。“福临镇从2010年开始劝导农户退养转产,目前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产业也逐步发展。”福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罗宇告诉记者,特色水产、蔬菜种植、特种养殖等产业正逐步壮大。

长沙县各个镇因地制宜,转产事业风生水起。 近年来,1万多户的传统养殖户转产投入到了新的生态农业项目中去,长沙最大的薰衣草基地,长沙最大的蓝莓基地,全省出口额10万茶叶走廊雨后春笋般出现。有机、绿色无公害的产品种面积比重2009年的不到2%到今天超过60%的农产品实现了绿色认证。

【生态数据】

目前,长沙县的生猪年存栏控制在70多万头左右。养猪的数量减了,但绝不能让农户的收入减了,因此长沙县率先在全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禁养区、限养区分别实行每平方米90元、60元的转场扶助资金。

B 乡镇污水处理系统全覆盖

打造两型新农村

近年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飞速发展,污水处理率已达到80%以上的水平。但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乡镇与农村对于污水的排放、收集、治理却大多没有相应配套的处理措施,污染严重。长沙县在环境污染源做“减法”的同时,又在乡村环境治理工程基础设施特别是污水处理厂上做“加法”,率先在全省实现了乡镇中心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开创了全国农村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新模式。

浏阳河、捞刀河为湘江母亲河一级支流,是长沙市、浏阳市、长沙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及防洪保安的重要区域。但农村污水直排入江,排放量惊人,却一直不被外界关注。据了解,长沙县农村集镇污水排放量达到每年2463万吨,农村居民污水排放量达每年1710万吨。

“没有集镇污水处理‘县域全覆盖’,农村环境整治就落实不到位。”长沙县县委书记杨懿文指出。但县域污水处理项目该怎么建?经过反复论证,长沙县建立了以县城所在地星沙镇污水净化中心为“核”,县城北、南两个污水处理厂为“翼”,18个农村集镇污水处理厂为“点”构造污水处理“县域全覆盖”网络。

针对乡镇污水所含的生活污水比例大、污水量小、污染物浓度变化系数大的特点,长沙县大胆创新集镇生活污水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模式,积极融入民间资本、引进先进技术。县政府与北京桑德国际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将BOT(建设—运营—移交)、BT(建设—移交)、OM(委托运营)等先进的建设经营管理模式运用到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中。既破解了乡镇污水处理技术上的难题,又很好地解决了工程建设资金上的瓶颈。

在解决集中居住点的污水排放量和集中收集问题上,长沙县采用了“大型人工湿地”或“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即利用土壤、人工介质、绿色净水植物等协同作用处理污水,不仅改善生态环境,还美化了乡村风貌。家庭散户污水处理也是长沙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重要内容,截至2014年,长沙县共建成包括散户在内的四池净化池近5.1万个,治理了126个村(社区)的生活污水。

除了对污水进行处理,长沙县还优化水利用,投资14.5亿元开展水利灌溉建设,长沙县逐渐成为全省现代水务建设的一张“名片”。

在长沙县桐仁桥水库管理所内,工作人员利用中控室智能远程自控系统对灌区的干渠和支渠水流情况进行监测,通过终端显示屏,工作人员就能实时了解各渠道水流的流量和流速。据了解,这套系统是专门研发用于准确计量灌区用水数据的系统,它不仅能自动启闭闸门,减少人工耗损,还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25%以上。灌区智能远程自控系统的使用,属于桐仁桥灌区农业水价改革体系的一部分。因其保证了终端水价的准确计量,为水价改革提供了最为准确的数据,同时达到了节水的目的。

2013年开始,长沙县获批成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县,在推广农业节水技术中,形成了蓄、保、集、节、用一体化水资源利用新格局。长沙县还建立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维护河库健康,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同时进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全方位地呵护着“生命之源”。

【生态数据】

长沙县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工程项目由18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构成,项目总占地151亩,建设总规模为8.66万吨/日,总投资4.38亿元。此外建成农户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四池净化)累计5.1万个、沼气池8万个,完成卫生改厕4.8万户;长沙县每年用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均占GDP比重的3.8%,如今已建成中、小型水库164座,大中型河坝7座,农村塘坝5.1万处,灌排泵站2254处,总装机4.1万千瓦,全县蓄引总水量5.96亿立方米;建成自来水厂6个,供水范围已覆盖全县。

C 治理到保护:

打造水景观,建设河道“新外滩”

2009年以来,长沙县按照“防治水土流失,维护岸坡稳定,确保行洪畅通,恢复河流生态,营造滨水景观,打造宜居环境”的思路分别启动了金脱河、九溪河、胭脂港和金井河的生态治理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在河段适当位置设立了取水码头和亲水平台,通过生态治理工程,金脱河、九溪河、胭脂港和金井河已成为长沙县“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百里生态景观长廊。

沿着浏阳河,长沙县梨街道长达1.5公里的防洪景观墙已初现雏形,集镇及周边,4条小河经过全面整治后河水清澈……该街道将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好水乡古镇和花园新城,全面恢复“梨江八景”,在长沙城东部建设江南梦里水乡。美丽的浏阳河傍着古镇缓缓流过。在古镇及周边,双桥港、梨江港、花园港及榨山港4条水系蜿蜒流入浏阳河。该街道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包括防洪排涝、水污染治理和水体生态景观建设3个内容,分3个阶段实施:第一期为浏阳河防洪工程,第二期为治涝工程,第三期为水质保障、生态修复及生态景观工程。水环境治理完成后,将成为具有独特风貌的“水患无忧、景美岸绿、古朴典雅”的新城区。4条水系之间将实现无障碍沟通。

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水渡河河坝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后,原来水渡河上的橡胶坝将被彻底拆除更新。工程建成后,环境与人文景观还将同步提升,形成“堤、闸、路”一体的景观区域。设计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

在治理水的同时,长沙县的绿化工程也成绩斐然,开展了公共绿地、农民集中居住区绿地建设和街道绿化、休闲广场、公园绿化,集镇周边山林、环镇林带和生态防护林建设。开展了林房一体、林路一体、林水一体的绿色生态网络等建设。

松雅湖湿地总面积达274.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5.2﹪,园内湿地植被种类多,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及周边区域共有维管束植物489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据公园负责人介绍,这样极大地“保护了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提升了松雅湖湿地公园的生态品味。”

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也带动了长沙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湖面积近万亩的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已经带动周边城区发展;石燕湖生态公园黄金周门票收入超百万元;以星罗境内的水库为辐射的生态休闲农业更是蓬勃发展,长沙县休闲农业企业、农家乐达1000多家,每年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有力推动了长沙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

【生态数据】

自去年12月市委、市政府启动三年造绿大行动以来,长沙县在半年时间里就完成造林总面积3万亩,绿化面积1334万平方米,新增城区绿地面积110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的9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7平方米,县域形象大为改观。

本版撰文 长沙晚报记者 胡益虎通讯员 鞠文霞 孙应德 实习生 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