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车惹巴土家风雨桥)
(飞檐翘角)
(一桥连三寨)
(土家冲天楼)
(土家民居一角)
(尚在使用的榨油房)
(古村民居)
红网7月18日报道(时刻新闻记者 陈宗昊)捞车河村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苗儿滩镇境内,位于靛房河与洗车河交汇处。因为修路,我们从里耶镇到捞车河村多走了近一倍的路程,刚下车便听见河水奔腾声,河上吹来的清风涤净了身上的尘土,更让人精神一振。
走近洗车河,大名鼎鼎的“捞车惹巴土家风雨桥”便映入眼帘。“捞车惹巴土家风雨桥”意为捞车河上美丽的土家族风雨桥。这座全长288.8米的土家风雨桥建于2008年,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风雨桥。桥为三向构造,上为木质,下为钢筋混泥土,完整保留了土家族传统建筑元素,已成为捞车河古村寨的标志性建筑。
“Y”字型的桥身连接了捞车、梁家寨、惹巴拉三个土家自然村寨,桥面有长廊以避风雨,其间建有多个楼阁,少的两层,最多五层,飞檐翘角,十分古朴。三桥交汇的中心位置,十二生肖图案簇拥一座龙王雕塑,即作为镇桥圣物,又祈祷风调雨顺。
捞车村村主任向福孝介绍,捞车惹巴土家风雨桥修建以前,三个寨子的百姓往来十分不便,一条“拉拉渡”每逢涨水便危险万分,“如今,这座桥除了用来过河,也成为村民们休闲的好去处,彻底融入了大家的生活。”
在捞车河村周边,彭、梁、向三家是大姓,他们自称是三位土司后裔。传说五代时期,溪州土司沃撮冲为马殷部将彭彦晞所败,途中自如今龙山县的首车登上马车逃命,一路上经农车、捞车、洗车,最后死在西沃坪,所以龙山县境内这些地名皆与沃撮冲有关。
走进捞车河村,布满青苔的石板路,黛瓦木墙的吊脚楼,让人仿佛穿越时光。向福孝说,如今全村200余栋民居中,尚有明代建筑5栋、清代建筑58栋、民国建筑116栋,还有冲天楼、古式油房、摆手堂等特色建筑,而哭嫁、摆手舞、茅古斯、打溜子、咚咚奎、龙舟赛等古老的土家习俗依然是村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在捞车河,必须说说“西兰卡普”。所谓“西兰卡普”指的是土家织锦,根据学者考证,土家织锦的历史已有三千年。因为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所以,“西兰卡普”上的色彩、图案、纹饰成为记录本民族历史、文化、社会、生活、艺术等等元素的载体。
在千年历史长河中,男耕女织的家庭分工中,织女们灵巧的双手成为时光的镌刻者。可以说,土家族的过去有相当一部分靠的是织女世代相传。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通过土家织锦记录、流传,日积月累,背后的文化深度不逊于一部百科全书。曾几何时,“女勤于织、户多机声”的景象在捞车河流传了上千年。
“1989年,土家织锦曾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前总统布什和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向福孝说,尽管土家织锦也曾遭遇低谷,但这一土家族特有的文化目前已经获得不少年轻人的认同,“2011年,捞车河村刘代娥土家织锦技艺传习所纳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越来越多土家姑娘开始尝试着用牛骨挑起彩线,从最基本的步骤学起。”
“几乎每一位来捞车河的游客,都要买一幅地道的土家织锦带回去。”
向福孝介绍,自从今年春节期间湖南卫视“新春走基层直播惹巴拉”活动热播后,上海、江苏、重庆等地的游客纷至沓来,高峰期,一天的游客达万人以上。
这些年来,捞车河村相继获得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土家织锦之乡”、“湖南省级生态村”、“湖南省民族特色村寨”、“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等称号,被国家建设部列入中国传统村寨名录,并被湖南省民委确定为“省级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示范基地”。
“当然,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一方面要努力保存原生态土家族文化,另一方面又要跟上时代步伐,在保护的基础上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向福孝说,如何让来捞车河的游客既能体验土家村落的生活,又能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是捞车河村村民一直思考的问题。
“过段时间,等我们的路修好了,自驾来捞车河的游客会更加方便快捷;将来村里的基础服务设施完善了,每一位来捞车河的游客都会在这里留下一段值得回味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