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现场
与会人员合影
湘西苗族民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千钧现场演唱东歌
东歌表演:情歌对唱
红网吉首站6月29日讯(实习生 汤舒丹)6月27日,吉首市东歌观摩与研讨会在吉首大学文学院举行。来自吉首、古丈、泸溪、保靖等地区的“东歌”歌手聚集一堂,演唱,讨论,交流,碰撞。与会人员尝试打破传统的研讨模式,近距离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面对面地与民间歌手进行对话与交流。
东歌与东乡文化
吉首市东部地区民间歌谣的总称,简称东歌。是司马河流域一带白岩,太平,丹青,河溪,坪坝,河蓬等乡镇的民间歌谣,涵盖土家族,苗族,汉族三个民族,是地方习惯称呼。东歌产生于人们的劳动实践之中,因没有文字与乐谱,当时山歌无资料可考,只是代代相传。
东乡90%以上的人都会唱山歌。东乡山歌的音调由于独特,优雅动听,朗朗上口,迅速传播到周边数县及数省。东乡民歌是劳动人民心灵深处的声音,它深刻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感。经万人之口通万人之心,是劳动人民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的寄托,是人与自然结合的产物,是无数智慧者的结晶。
东歌内容
歌曲多为即兴演唱表演形式,具有历史悠久、韵律优美、受众面广、鼓舞人心等特点。东歌歌词按七律所写,言简意赅,内容多以弘扬团结、爱情和喜庆为主。
其演唱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有叙事歌、时政歌、劳动歌、生活歌,有比才智、比机敏争强好胜的“啄啄歌”,还有艺术感染力极强的情歌等。
面临问题
主流文化侵蚀冲击,生存空间偏小;传承人年事渐高,后继乏人;对外宣传推广力度不够,缺少社会认同;非遗保护队伍专业人员匮乏,专业基础薄弱,保护缺乏系统长效政策措施支撑。
时至今日,为什么我们还需要东歌
东歌是当地人文精神的真实写照,是百姓的“精神食粮”,也是他们的心声。它倾诉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架起了化解矛盾、沟通人心的桥梁。
我们做了什么
2012年,吉首成立了东乡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对东乡文化进行系统研究,2014年出版了东歌集《东歌》。
东歌发展我有话说
张官仁(湘西州政协原副主席、原吉首市市长):东歌是东乡文化历史的延展,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发展传承东歌文化务必做到,一年举办一次活动、培养一批大师,发掘一批后继者、撰写一套研究东乡东歌文化书籍;加强对外宣传,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做好东歌歌词、韵味、音律等文化理论研究;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对文化保护研究人才的培养步伐。
田茂军(吉首大学非遗研究中心主任):吉首市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有东歌,西鼓,北狮,南戏,中春的文化分布格局与特色,其中的东歌是以地域划分,涵盖苗族,土家族,汉族等民族,体现出文化的多元化与融合性,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与积淀,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吉首大学非遗研究中心将以东歌为研究对象,在结合吉首市的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发展工作中,挖掘,提升,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认识东歌,喜爱东歌,让东歌走出吉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林铁(吉首大学文学院博士):东歌的发展要做到“三个三”:三个坚持——坚持东歌的文化基因,坚持东歌的核心价值,坚持东歌的特色文化;三个融合——把东歌与其他艺术媒介融合、与节庆融合、主流融合;三个突破——让东歌在产业上突破,在品牌上突破,在旅游发展上突破。
向静(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科长):东歌是市级非遗项目,群众基础深厚。一般非遗项目都是先有项目后有传承人,但鉴于东歌的特殊性,今年湘西州文广新局将把东歌项目和传承人同时进行申报。
张明兔(吉首市宣传部副部长):以东歌研讨会为平台,为吉首市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东乡文化的复兴。同时,吉首市委、市政府将积极努力向上争取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努力为东乡文化的繁荣提供沃土。
明跃玲(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东歌是多文化的汇聚融合,东歌发展要突出优势、挖掘亮点,从历史经典、民族经典、民俗经典等方面找出依据,以清明歌会为依托把东歌发展壮大。
何小平(吉首大学文学院博士):东歌的发展象征了民族的融合,东歌的传承需要年轻人的努力,要把东歌融于日常生活。
本次活动由吉首大学非遗研究中心,市委宣传部,市东乡民族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