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6月24日讯 “中饭晏,要怨妻。现饭现菜现成的,打开头门就是水,打开后门就是柴……”71岁的“山歌王”杨世德气运丹田一开嗓,一曲“土得掉渣”的长沙县山歌《中饭晏》,让城里观众们手掌都拍痛……昨日,砂子塘街道和青山铺镇开展文化结对交流活动。过去都是城里送戏下乡,这次却是乡里山歌送进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山歌”传承人杨世德,首次将原生态长沙县山歌带到城里社区舞台。
55年走遍两县三镇“搜”山歌
作为市级非遗项目长沙山歌的传承人,杨世德却不认为自己是艺术家。“山歌是我们‘作田汉’的歌,喜欢就是因为唱出了我们的本色。”在他看来,有泥腿子本色,才唱得好山歌。71岁的杨爹是长沙县青山铺黄鹄村人。“太阳落水又落坡,大家打个散工啰歌;清水塘里洗洗咧手,放下裤脚旱烟子唆……”16岁那年,同村的“作田汉”张新民卷起裤脚站在田里喊的这一嗓子,唱得还是细伢子的杨世德如痴如醉,从此便开始跟着他学唱山歌。
“山歌都是口口相传,也没有什么歌谱。”杨世德说,插田、扮禾、担谷,农活很累人,农村没啥娱乐消遣,闲下来时大家就会来一段山歌,一曲唱开心情舒畅又有劲,创作者就是田间地头的你我他。因此,山歌好唱,可是收集歌词歌谱却很劳神。
55年来,杨世德务农之余,走遍了长沙县、汨罗县的弼时、青山铺和安沙两县三镇,到处“搜”歌。“现在手机摇一摇可以轻松搜歌,我们那时候要翻山越岭到处问,同一个调子,歌词有时有好几个版本。”杨爹说,他接触到近百首长沙县山歌,会唱且登记下来的有35首,他准备仔细抄录记谱整理成册。
“快乐老颠”惊艳城里人
“我偶然在青山铺听到一群可爱的老人唱山歌,想起城里人肯定会喜欢这种久违的艺术。”雨花区砂子塘街道书记刘燕妮告诉记者,过去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结对,城里总是强势输出文化下乡,其实,把乡村原生态文化艺术引进城,既能受城市居民欢迎,更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因此,砂子塘街道和青山铺镇开展文化结对共融,将带着泥土味的长沙县山歌引进洋气的城里社区舞台。
刘燕妮所说的老人们,正是以杨世德为首的“快乐老颠”组合。3年前,杨世德觉得传统山歌要传承,光靠他一个人唱肯定不给力。于是,他和老伙伴、80岁的杨永沃和72岁的冯富初一起,组成了一个由民乐加山歌队组成的组合“快乐老颠”,如今已有25位快乐的老头成为“快乐老颠”,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60岁,几乎人人拉得胡琴吹得笛子,唱得一腔好山歌。
“以后要是你再埋怨我做饭手脚慢,我就唱山歌气你!”听完一曲山歌《中饭晏》,砂子塘街道野坡社区居民张华笑着说,“老颠”们把一对小夫妻因做饭而拌嘴唱得活灵活现,下次要是老公吃饭时再“策”,他俩也要来对歌。(记者李卓实习生谢锦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