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瑛[右二]在水渠改造加固工地。黄武平 摄)
湘潭日报6月26日讯(记者 黄武平)连日来,在湘潭县龙口乡泥湾村改造加固水渠工程现场,有一位穿短袖体恤、齐膝短裤、塑料凉鞋的中年男子,几乎每天都在督促、指导施工,有时还协助忙碌的民工们紧固模板、传递水泥砂浆。他不是包工头,也不是乡、村干部,而是被市教育局派驻该村搞扶贫开发的工作队员——市第十七中副校长蔡瑛。这项工程,就是蔡瑛驻村一个多月来组织实施的民生工程之一。
“一名初来乍到的外乡人,短时间就有这么大动作,给村里带来这么大的变化,这样的好同志我们真是求之不得!”6月24日,村支书邓建强接受采访时对蔡瑛表示由衷赞叹。
从入村第一天起就开展工作
5月4日,蔡瑛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组织工作队员进驻省定贫困村帮扶的部署,自个儿跟泥湾村支书联系上后,径直去了村里。他在泥湾小学一间旧房子里安了“家”,自费与老师们同吃食堂。直到一周之后,才拨通乡党委书记的电话作自我介绍,然后约定到乡政府汇报所了解的情况,以及自己的初步设想。
泥湾村总面积4.4平方千米,有3400多个村民。村里原有3个石膏矿,是唯一的经济来源,但几年前被关停了。正是由于人口多,以及开过石膏矿的原因,村民之间的各种矛盾比较突出,以致连续3届村主任选举不成功,约8年时间来村主任空缺,每逢搞公益事业也是阻力重重。
面对这样的局面,蔡瑛坚信“我是来为群众服务的,只要规划合理、方法得当,不怕没人支持。”
从驻村第一天起连续一个星期,蔡瑛在村支书邓建强的带领下,每天入户走访村民组长,或组织村民代表开会,详细询问生产生活情况,听取大家对改善基础设施、增强村集体活力的意见和建议。
为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
通过认真分析归纳,蔡瑛总结出3个急需办理而且有条件办好的事情:一、新建的村部办公楼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主体工程建好了4年,但门窗安装、内墙粉刷等后期工程一直没完工,致使支村两委办公室、村卫生室、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室等没去处;二、1000米待硬化的主村道,由于沿途村民自筹资金的缴纳标准没协商好,迟迟未开工。三、全村2560多亩稻田主要靠从涓水河提灌,但是受已经建成的渠道限制,存在5个供水“盲区”,每年都有部分农户因为缺水导致收成大减。因此,必须对水渠进行改造加固,对原有抽水机埠增容。
蔡瑛细心整理制定的改善基础设施规划,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认可和大力支持,也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拥护。在他的组织协调下,目前村办公楼后期建设工程及村道硬化工程已基本结束,水渠改造加固工程正在实施。
蔡瑛算了一笔细账,截至6月19日,以上各项开支共需70多万元,除去政府帮扶资金和村民自筹资金,累计缺少约37万元。因此,向市、县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想办法募集社会资金,将是他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年帮扶当好服务员
今年39岁的蔡瑛,是湘潭县中路铺镇人,夫妻俩都是市第十七中教师。目前,蔡瑛的妻子在永州市江华县一所偏远学校支教,读五年级的女儿全靠她外婆照顾。最近两个月来,蔡瑛夜以继日地在泥湾村忙碌,只有周末才回去看看她。
“市教育局委派我担任驻村帮扶队员,我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干出点成绩来,不辜负领导和到同事们的殷切期望。”蔡瑛说,尽管驻村帮扶的期限只有3年,但在一天就要干一天,当好服务员。他的近景规划是克服困难、筹措资金,改善泥湾村的基础设施;远景规划是让泥湾村脱贫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但目前还只是一种理念、一种初步构想,具体怎么搞,需要时间、需要多方面考察。他决心不走过场、不搞花架子,朝着让村庄美丽、村民富裕的美好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干下去,为泥湾村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