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移民安置点走访见闻
永州日报
 
06-16 09:24

\

正在建设的县城四联移民集中安置点。

永州日报6月16日讯  这是江华历史上最大的工程。它的建成,将从此改变这个偏南一隅瑶都的历史命运,也将彻底改变库区数万移民的人生轨迹。在历经5.20洪灾半个多月后,记者再次来到这片土地,探访库区的建设和搬迁移民的生活状况。

6月8日,记者来到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县城四联移民集中安置点。

记者看到,到处都是林立的钢筋脚架,一些主体楼房已建到了四五层高了。“这是我们开工建设的第一个移民安置点,去年9月10日开工建设,总投资约一个亿,目前该安置点移民安置房已全面开工,主干道已基本建成。”县移民局局长唐震向记者介绍道。预计今年8月底就可以竣工一批,届时,第一批移民就可以入驻了。

2014年12月,为应对次年汛期来临,江华瑶族自治县花江、水口、务江、贝江等4个乡镇1454户6984人须全部搬离原住址,以应急搬迁过渡、临时度汛以及先期搬迁三种方式到临时居住地。为了让移民尽快住上新房,从移民签下搬迁合同的那一刻,江华县就立即启动了安置点的建设工作,靠近县城的四联是第一个开工的安置点,也是规模最大的安置点,预计可以安置近8000名移民。

陈昭晖是在四联安置点的移民之一,也是第一批搬迁的库区移民,按照合同,他也分到了一套砖混结构的安置住房。

“对我们来说还是很满意的,通过这种方式,一来搭上了政府快车进了城,解决了住房问题。二来小孩以后上学也方便多了。很多乡亲们也住在这里,熟人比较多。”安置点工程建设以来,陈绍晖还被老乡们推荐为搬迁安置理事会会长,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实时跟踪检查工程建设的质量。“建的是我们自己的房子,当然要关心了。”陈昭晖说。

距离四联安置点不远就是东田集镇,应急搬迁以来,镇上住了不少应急搬迁的移民,务江乡务江村村支书左仲华一家就住在这条街上,他告诉记者,全村共有352户、1283人需要搬迁,其中第一批127户、455人已经全部应急搬迁。

记者了解到,在搬迁的移民中,一部分人把原来的职业转移到了镇上,另一部分通过自谋职业开始了新的生活,而大部分村民则是靠山吃山的传统农民,显然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左仲华打算在附近流转部分土地发展食用菌,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展。

政府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除了保证每个人得到25平方米的砖混结构住房之外,我们还有长效实物补偿,按照亩产500公斤稻谷折算,淹多少就补多少,给他们一个长期的固定收入。针对移民们以后的生活,我们也设计了几个方案,一是在附近的工厂就近解决就业。没有职业技能的,我们还将启动一个移民培训计划,确保一户家庭最少有一个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针对自己发展的,政府将通过后期政策扶持,帮助大家发展产业。”随行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详细介绍。

从去年12月启动应急搬迁工作以来,目前,务江乡应急过渡搬迁安置协议签订的430户、1574人基本上已经搬离了原居住区。为此,乡长程剑几乎跑遍了全乡的村村落落,在她的工作日历上,已经数不清为群众办了多少件事情了,“凡是能解决的问题,哪怕再小,也会一点一滴去落实。”

陈了四联安置点,花江集镇、水口新镇、小圩、码市等5个移民安置点也都在加紧开工建设,所有的安置点均采用标准的砖混钢筋建筑,并将规划配套建设学校、医院以及充满瑶族色彩的城市公园和风情街道。

“让大家在这里就近就业、让孩子就近上学的同时,还能找到些许故乡的味道。”言语间,移民们对未来的生活满怀憧憬。(记者 胡纯亮 通讯员 唐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