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从这里延伸——怀化高校毕业生流向调查
怀化日报
 
05-26 11:14

2

5月 -7月,鹤城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将为怀化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开辟专场招聘会,每场招聘会将提供300-400个针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记者 潘雨 摄)

3

5月13日上午,毕业生求职者在鹤城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洽谈工作。 (记者 潘雨 摄)

4

5月13日,一名大学生求职者在一招聘启事前驻足观看(记者 潘雨 摄)

怀化日报讯 根据三所高校的数据统计,每年毕业的7000多名应届生当中,留在怀化工作的毕业生比率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

分别来看,怀化学院的情况是,自2012年以来,留在怀化工作的毕业生比率正在逐年提高,截至2014年,留怀比例由原来的13%上升至17%,接近历史峰值。而像珠三角这类一线发达地区由于工资待遇、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环境等问题,在就业市场方面,其吸引力已经弱化。今年毕业的刘健(化名) ,是怀化本地人,学英语专业的他准备在一家民办教育机构工作,据他介绍,在他的同学当中,非怀化籍的也有一部分留在了怀化,主要进入到了一些中小学、或者其他的民办教育机构。

湖南医药学院,在怀化本地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同样稳中有升,其应届生多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业,是我市基层医疗机构的主要人才输送阵地。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是怀化市一所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主要向怀化市广大企业培养输送紧缺的技术型人才,其留怀工作的毕业生比率基本保持不变,大多为本地生源。

值得注意的是,应届生留在怀化就业、创业的比例悄然增加的同时,往届毕业生回流怀化就业、创业的比率也在悄然增加。特别是在电子商务、商贸物流、室内设计、房地产等行业,回流现象更为明显。饶一凡就是回流高校人才中的代表,从怀化学院环境与艺术专业毕业后,就去了长沙工作,后来又辗转去了上海,沉淀三年回到怀化,如今创办了明轩设计会所,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怀化城区人口未来肯定会突破百万,这是多大的一个市场啊,” 饶一帆说,“我们这边在室内设计这个行业,多注重工程品质而忽略了‘设计’二字,这或许将成为我未来注重的方向,也会是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

此外,考取公务员,或者参加了“三扶一支”工程,是高校毕业生留在怀化就业的另一组成部分,但这一类高校毕业生占比总的毕业生人数一般不超过5%。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还是进入到了企业,或者是一些事业单位,如医院、公办媒体等。

外流现象亦不容小觑,收入低成主因

尽管我市高校人才留下的比例稳中有升,但是流出高校毕业生的绝对数量依然较多,每年,外流的应届毕业生,占比超过毕业生总数的70%,主要以外地生源为主,同时也包括了一些本地生源。

杨璐,毕业于湖南医药学院,现在是长沙市中心医院的一名护士。来到长沙已经快4年了,已经基本上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起初选择来长沙工作,主要是想着能够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对于我这个行业而言,能够进入更高的平台,对自己的发展会帮助很大,”杨璐说,“而且,在这里,收入也相对较高,能够让自己过得更好一点。”她业余时间在学习韩语,并做微商,在外拼搏的她,总是不想让自己停下来。她说,有时候,还是会想家的。

今年从怀化学院毕业的李丰(化名)是怀化人,准备去广州工作,他所学的是化学专业。 “我不想留在怀化,这边条件艰苦,我自己从大山里走出来,我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够过得比我好。” 他说,“在这边,每个月拿2000多元的工资,生活上实在是捉襟见肘,怀化的消费并不是想象的那么低。”

记者从赶集网、58 同城、怀化人才网等网站随机搜索了一些职位,包括文秘、房产销售、编辑、技术员、广告设计师、培训教师、市场专员等等,给出的月薪几乎都在2000—3000这个区间,或者是薪资面议,有月薪3500以上的职位,但是要求也相对较高,要求多是较长的工作经验或者特别专业的技术。

收入低、平台小、发展前景不明朗、专业不对口等等,成了高校毕业生流出的主要原因,然而收入较低或许是这些原因中最主要的,毕竟,基本的物资需求是最为基本的。

留怀关键词:“乡情、特色、前景、重视”

“我爱我的家乡,这里生我养我,所以我选择留下。”陈程程,靖州人,从湖南医药学院护理专业毕业,先是去了怀化第二人民医院靖州分院工作,而今考到乡镇计生办,成为了一名基层干部,一名普通的计生专员。爱自拍的陈程程,总是喜欢在朋友圈晒出自己的照片。但同时,很多基层工作的艰辛,也能够看到, 加班到深夜、 周末下村检查、迎检准备资料等等。虽然工作很忙很累,但她说:“想回去就可以马上回到家里, 吃妈妈做的菜, 就很幸福。如果在外地受了委屈,可能就只能躲在被子里独自哭一会儿了。 ”

像陈程程这样留在怀化工作的,很多都是因为“乡情”难以割舍。

在这里,有自己的家人、朋友,所有的一切, 我无需重新开始, 在这里,可以省掉更多的时间成本,去完成更多的梦想。

“乡情”只是留在怀化的一个原因,每个人有用脚投票的权利,如果一个城市没有独特的魅力,没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也是不可能真正留住人才的。

杨琴是怀化本地人,在怀化市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从怀化学院毕业的她,已经在这个公司工作了快两年了,同时,她还兼职在市里的某舞蹈中心教拉丁舞。“ 留在怀化,主要是我觉得咱们怀化是一座有潜力的城市。”杨琴说,“特别在一些大城市看来疲软的行业,我们怀化更是大有前途的。”

从怀化总的发展前景来看,能最大限度地留住高校毕业生人才,是大势所趋。近几年怀化各项经济发展指标保持良好增长,在大环境经济出现下行的时候,市委、市政府坚持问题导向,及时研判形势,实施系列保增长、稳增长、促增长措施,发展质量有所提升。同时,怀化正在打造“五省边区生态中心城市” ,生态宜居业已成为怀化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被外界称之为“会呼吸的城市” 。

在宏观管理和引进人才方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发展,近些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 《怀化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等政策性文件,旨在积极引进人才、科学用好人才,留住本土人才。

从微观上看,我市在促进本土高校毕业生就地就业、创业方面同样做出了很多努力。

特别是怀化市人社局等相关部门在这方面更是下了大工夫。印制《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百问》手册,面向怀化市所有高校毕业生免费发放,保证人手一份,已经成为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宝典,几乎所有和就业相关的重要政策解释,在这里都能找到,同时,很多就业方面遇到的困扰也可以在里面得到解答。

市人社局还努力搭建大学生见习基地,与10家企事业单位进行战略合作,每年向这些企事业单位输送优秀人才,并向这些单位提供见习补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留住人才,并为本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将来还会有近20家单位与人社局合作,搭建更为广阔的见习基地。

在创业方面,市人社局还为大学毕业生搭建了专门的创业平台——大学生创业园,通过贷款贴息、 提供办公经费、 解决办公场所等,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优良的创业环境,培养了他们的创业意识。

“我们主要还是以服务为主,能够更快、更准地将有效的就业信息定向传达给高校毕业生,就是我们的主要目标, ”市人社局人才交流中心职介中心主任胡辉介绍道, “搭建平台,链接更多更有用的就业信息,降低学生们找工作的成本,并对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回流的毕业生进行跟踪服务,定期发送求职信息给他们。 ”

胡辉说,“就业的主体还是这些高校毕业生,我们只是扮演服务的角色,如果一名大学毕业生呆在家里什么都不肯干, 那再好的政策也是徒劳,毕业生们要转变观念,要肯从基层干起,不要总想着一步登天。 ”

自2013年以来,市人社局根据文件精神,向怀化市三所高校的困难学子发放求职补贴,对于提出申请的学生,所在学校进行审核,并上报市人社局, 进行复核,符合标准的,市人社局直接会将求职补贴打入学生账户,补贴的标准是800 元每人,截至目前共发放求职补贴92800元。

把“根”留住先得把“心”留住

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人才作为推动怀化市经济发展的基本因子,尤其要得到重视。高校人才作为天之骄子,又是人才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如何更好地留住广大高校人才,成为市委、市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

根据《怀化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的精神和建设 “四个怀化” 的具体要求, “人才工作”是怀化市委、市政府重点中心工作之一。据市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龚守介绍: “我市正在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让他们能够在这片热土上得到尊重,得到展示自我才华的精神支持。 ”

良好的生态资源是我市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怀化虽在地理位置上不具备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在发展环境上不具备西部地区的政策优势,但山清水秀,林丰草茂。

怀化到处都是“天然氧吧” ,是湖南省首个市级“国家生态示范区” ,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可以说,怀化最大的后发优势是生态优势,最有后劲、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是生态经济。建设生态中心城市,有利于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可以防止和克服 “生态不经济、经济不生态”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能够提供更多的优质岗位,能够推动相关行业的持续发展,能够吸纳更多的基础性人才,能够为广大人才搭建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生态怀化”是这个城市留住高校毕业生的独特因素,也从经济和特色两个方面解释了高校人才为何更愿意留在怀化。同时,高校毕业生们又是“智慧怀化”智力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升怀化市的整体智慧。

胡辉在谈到怎样留住高校毕业生时说: “大力发展经济, 我们党委、政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只有当一个城市经济搞活了,老百姓富裕了,那么城市的整体收入才会上升,有了可观的收入,高校毕业生你打都打不走。 ”

常年与高校毕业生打交道的向京, 是怀化学院招生就业处的副处长,与胡辉对留住高校人才的观点相似,他认为怀化要留住更多的人才,无非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保持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二是大力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三是坚持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不动摇。向京说: “要让学生们留下来,说白了就是有钱挣、能挣钱、好生活,我们在这些方面加强了,他们自然就留下了。 ”

但是,高校毕业生是否愿意留下,是否愿意在这“第一故乡”或者说“第二故乡”施展抱负,赢得人生,关键还是要看他们自己,人才工作的主体还是人才本身。

市委书记彭国甫在去年全市年轻人才代表座谈会强调,广大年轻人才要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怀化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把自己的理想抱负与怀化的发展战略紧紧地连在一起,把自己的幸福忧乐与怀化人民的幸福忧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荣誉与怀化的荣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对高校人才的重视,在外部所做的努力,不能不说是“动了一片真情” 。这一切的一切,无非是希望广大青年才俊能把自己与这座城市做一个连接,把“根”留在这里,为怀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