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城管执法重心下移 社区“路宽了”
红网吉首站
 
05-15 11:33

整治后焕然一新的通道

红网吉首站5月15日讯(记者 肖庆宾) 部门之间“踢皮球”、城管商贩“打游击”、有权管的“管不透”、想要管的“没有权”…… 这是很多城市都面临的城市管理执法困境。吉首市通过摸索学习,出台了《城市管理执法体制重心下移改革实施方案》,将行政执法重心下移到街道社区。

一条堵了数年的通道变“宽”了

曾经的红旗门通道被小摊贩堵得水泄不通

从红旗门派出所出来,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外面的通道变“宽”了,车辆、摊位整齐地停放在规范区域内。而在几年甚至数周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占道、出店经营的摊贩将这条连接医院、派出所的“生命通道”堵得水泄不通,即使多次整治,却收效甚微。甚至有周边住户笑称,要碰上民警出警、医院救人,把车倒腾出来的时间估计比从路上到现场的时间还要长。对此,镇溪大队城管队员有一肚子的苦水:“我们大队管辖范围广,人手少,任务多,根本不可能随时守着他们。我们劝了他们走,我们走了他们又回来,是帮‘游击战’用得淋漓尽致。”

街道干部联合城管对通道进行整治

“我们应该管也想管,可老百姓就会质问我们凭什么管。”镇溪街道工作人员聊起这话题,同样有自己的无奈,“因为我们没有执法权。既然给了我们责任,就应该给我们相应的权利。”长期以来,街道社区承担着大量属地管理职责,但没有相应的行政处罚权,使得其无法发挥应有职能。有权的“管不透”,想管的却“没有权”,折射出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尴尬。

城管队员协助摊贩搬离货物

当执法权力下放到街道社区后,城管队员立即同街道工作人员采取“渐进式”执法,逐步劝离流动摊贩:摊贩一旦离开,他们坚持反复巡查劝阻,杜绝摊贩回潮。就是通过多次劝阻、轮流巡逻,换来了通道的畅达。

相互协作成合力,疏堵融合是趋势

镇溪执法大队与镇溪街道共同商讨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此次执法改革呈现出三个特点:重心下移,强化属地管理;权力下放,强化权责对等;队伍下沉,强化执法力量。

“以前,我们虽然执法范围大,但多是城市主次干道,对于一些背街小巷的‘脏乱差’就可能无暇顾及。”市镇溪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教导员陈顺文说,现在,执法大队与街道联动,共享资源。通过网格化管理,网格员、社区工作人员、保洁人员发现问题后,都可以把线索直接反馈过来,执法队员可以立即赶往现场处置问题,真正做到了“早发现、早处置、早解决”。“现在我们执法半径变短了,行动速度变快了,执法效率还提升了不少。”

执法队员与社区干部共同查处违章行为

今年吉首市整治“两违”工作任务很重。“能做工作的都做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以前,我们没有执法权,根本拆不动。等我们和各个部门衔接完之后,人家几层楼都起来了。现在好了,执法局派人过来,我们有了执法权,人手充实了,工作开展起来顺利多了。”社区工作人员说,能将整治工作干透彻不反弹,都得益于执法重心的下放。

时下,有关城管的话题时常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因为执法体制改革以前,城市管理者是纯粹的执法者,常常容易站到管理对象的对立面。“执法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遭遇市民的偏见,夜以继日的工作、群众的不理解无形中都增加了我们的工作压力。”谈起工作,不少城管队员表示“压力很大”。而做群众工作是街道社区的强项,通过他们劝解能减小城管队员工作阻力。“以后我们也会逐渐将执法的角色与街道的角色进行融合,让自己离老百姓更近一些;多宣传我们的工作,让老百姓更理解一些;多提高自身素质,让执法更温情一些。。”城管队员小石告诉记者,从”执法者“到“管理者”的变化同样是顺应今后重心下移的要求。

执法队员与街道干部一起劝导路边摊贩

“我们以后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粗暴对违法现象封堵。针对那些生计确实困难、需要帮助的谋生者,我们也在进一步商讨,考虑征求多方意见后,对他们进行安置,划分出一块区域,让他们既能养家糊口,又不影响城市环境。有时候,疏导可能比封堵更有效。”镇溪街道党工委书记沈海清与城管部门负责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城管执法重心下移,不仅提升了城市管理工作效率,在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精细化、网格化和规范化目标上稳步前进,同时让社区的道路宽了,干部工作路子宽了,工作人员的心也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