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座山结缘 永州和台湾经贸合作度“蜜月”
永州日报
 
04-29 10:26

永州日报4月29日报道  永州和台湾,两地相距千里,却因一座同名同姓、同根同祖的阳明山而结下不解之缘。从1989年第一名台胞回乡创业开始,永台交流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而随着第九届“和”文化节暨海峡两岸文化旅游经贸交流活动的举行,两地的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也将进入一轮新的“蜜月期”。

经贸发展踏歌前行

1989年,改革开放10年之际,永州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祁阳籍台胞刘楚杰。怀着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老人投资8万美元,在冷水滩创办了我市第一家台资企业——日新制鞋有限公司。

“他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回到永州投资创业的台湾人,机器针头飞快跳跃,灵巧双手轻盈舞动。”当时人们这样描述公司的生产场景。

日新公司在永投资,也开启了永台经贸合作的大门。然而对于严重依赖海外市场的台企,受制于当时内地较为落后的基础条件,日新公司并没有得到迅速发展。“一方面也是因为社会大环境,比如交通条件等。”一直在市台办工作的潘新平回忆。

真正打破坚冰迎来永台合作春天的是两岸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特别是2012年两岸达成的《海峡两岸投资保障和促进协议》等一系列相关协议,打破了大陆和台湾互相投资的一些政策限制。与此同时,永州正抢抓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下,随着土地、劳动力成本的逐渐攀升,沿海产业转移已是大势所趋,毗邻沿海前沿的永州,成为了对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和吸引台资企业投资的一片热土。

对于台企来讲,永州的变化显而易见。一方面,是更多的政策红利正在释放;另一方面,则是政府部门服务质量的显著提升,为企业发展营造的环境越来越好。

“以前想来这边投资,却找不到对接单位。”元创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余瑞宏说。2006年,公司进驻永州长丰工业园,政府不仅第一时间为他们解决了用地、供水、供电等问题,及时化解各种矛盾,让企业顺利落地,还为他们解决了一系列诸如保险办理、驾照考试等生活琐碎问题。一时间,在园内,与长丰汽车配套的7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中,有5家为台商独资或合资企业。

在弘电电子公司每一年的总结大会上,企业用工一直是绕不开的难题。企业进入永州以来,市、区两级政府都千方百计专门为企业“物色”合适的劳动力,第一时间满足企业的需要。“劳动力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我们并不缺乏市场。”公司管理部副经理熊林伟向记者介绍。2007年,公司来永州时投资额仅为286万美元,到今年,投资已经增加到4500万美元,员工也从最初的300人增加到1200多人。过去的一年,也是市台办副主任黄昌勇最繁忙的一年,全年参与处理了从办理驾照到解决居住生活用水等几十件涉台纠纷投诉。“现在政府提倡的是执行力,对我们来说,就是为他们做好服务,能当天解决的,绝不等到明天。”

“为什么来这里,最初是因为劳动力,但决定留下来,还是因为这里的发展环境……”台湾高科技产业园项目负责人毛晓荣第一次来永州考察,就被当地群众的真诚感动了。“当时我们并没有下定决心,但永州是真的想把我们留下来。”2014年,毛晓荣和他的团队启动了永州历史最大的台商投资项目之一——台湾高科技(永州)产业园的建设,规划总投资43.7亿元,第一期规划用地2000亩……而该项目也创造了永州项目建设史上的新速度。

真诚热情的服务,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来永发展。随着海韵集团、九兴控股、湘威、元创等一批台资企业先后落户投产,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140多个,合同利用台资9.6亿美元,企业遍布全市9个县区,投资涉及制造、农业、旅游、教育、服装等20个领域,出口创汇占到了全市的半壁江山,永州逐渐有了独特的“台湾现象”。

文化交流和声作伴

乡音未改情更切。被当地人称为“船王”的廖孝灿老人,1943年生于蓝山,1945年随父亲远赴台湾,如今已拥有5艘大型货船往来世界各地。几十年过去,廖孝灿老人的思乡之情从未断过。2013年,回乡创业的他投资8000万元,计划打造一个现代旅游休闲胜地。他说,“蓝山是我的出生地,我的根在那里。”其实,永台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改革大门的开启之后就从未间断过。随着双方经贸往来的增多,两地在慈善、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也日趋频繁,一批台湾企业人士开始扎根永州,他们凭借智慧创造财富,也以社会的责任感和应有的担当影响着这片土地。

“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也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元创公司从入驻永州以来,每年都会投入相当精力为困难家庭、弱势群体、贫寒学子伸出援助之手,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由台商兴建的蓝山湘威人文实验学校,校长李视芳正在倡导一种与众不同的“养成教育”。“生活是所有教育的根本,给孩子空间,让孩子有创造的能力,教孩子学会包容理解。”李视芳每天都会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她希望,在这里能够教会孩子们认识自然,学会感恩。

两岸情,山为媒。湖南永州、台湾北部,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却因一座同名同姓、同根同族的山——阳明山而结下不解之缘。台湾阳明山素有“台北后花园”之称,永州阳明山也有着“岭北生态画卷”之美誉,两山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及悠久的中华民族底蕴,在各自地域均有着极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是为两岸阳明山的旅游发展和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品质保证。

2006年至今,中国·阳明山“和”文化旅游节已经成功走过了近十年的光阴。活动提升了永州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对于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深化两岸民众的心灵契合和感情融合,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4年,阳明山被国台办批准为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更是开启了两岸文化交流的新纪元。

潇湘水,海峡情。两岸共拥一座神奇的阳明山,共赏春时杜鹃烂漫的胜景,两岸心与心紧紧相连,必将奏响“和美一家亲”的时代最强乐章。(记者 胡纯亮 通讯员 何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