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 村民们在平地、撒肥、安放姜芽、覆盖地膜……整个村子都在为这个“初来乍到”的经济作物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图/记者陈郁琳
浏阳日报讯(记者陈江陈郁琳)看着田里新种上的生姜,中和镇中和村村民刘左军露出笑容。6个月后,他所种植的40亩生姜将进入收获期,按保底价直销给农产品公司,每亩有近万元收入。
在此之前,务农给刘左军带来的收入十分有限。“以前种水稻,除去成本和人工,每亩收入只有一千四左右,关键是还得愁销路。”彼时,想寻求新的致富之路的刘左军茫然不知方向。
带来变化的,是今年春节期间的一次走访。在这次“为民服务直通车”新春大走访中,中和镇116名镇村干部在6天的时间里走访了2100余户群众,收集整理意见建议67条,其中9件实事纳入重点工作计划,58条民生建议全面回复或正在办理。
14日,记者走进田间地头,感受民情走访给中和镇带来的变化,探讨乡镇干部倾听民意的新路径。
大走访敲定富民新产业
沿着蜿蜒盘旋的通村公路来到中和镇中和村,放眼望去,村民们在平地、撒肥、安放姜芽、覆盖地膜……整个村子都在为这个“初来乍到”的经济作物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已经种了多少,情况怎么样?”联村干部、中和镇纪检监察室主任杨健全与正在田间移栽的刘左军交谈起来。“忙了两三天,四十亩地差不多都种上姜苗了。”刘左军表示,现在村民的积极性高涨,都想趁着天气好赶紧把苗种上。
这与村民一个月前的茫然无措形成鲜明对比。3月10日,杨健全走访中和村时发现,尽管中和村农田面积大、水利设施完善,种植业发展却相当缓慢。
“除种水稻外村上几乎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而村民对种田提不起兴趣,原因在于水稻种植的收入有限,却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与村民多次沟通后,杨健全带着村民们的致富愿景回到镇上。
在随后举办的情况汇报会上,如何发展中和村的经济成为了镇村干部们的重要议题。而为了寻找更为适合中和村的经济作物,杨健全几乎每天都在村里“转悠”,询问村民的看法和意见。
经过一个星期的讨论与走访,杨健全最终将目光聚焦到生姜种植上。
构建生姜产销“直通车”
“生姜病症少、花费劳力不多、产量高,而且适合山区种植。”在3月18日,召开的经济发展动员会上,杨健全与联村干部们一起推荐生姜,并为村民种植构建了一条产销“直通车”。
有意愿参与种植的村民报名后,将统一购买姜种,种植期间由农业局、姜种销售方进行技术指导,收获后则由农产品公司进行收购。同时,村上采取“以奖代补”的政策,“每亩1200元的姜种,村民只需缴纳500元。”中和村支委委员杜荣和表示。
消息一出,就立即吸引了35户村民报名参加。“今年先进行示范种植,面积约140亩。”杜荣和表示,小范围的种植一方面是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积累种植经验。
“明年起码要种上千亩,取得一定效益后就可以在全镇进行推广。”看着不远处黑黝黝的姜田,杜荣和与刘左军高兴不已。
而依托中和客家小镇的发展,在规划中的自行车游道沿线,各村类似的特色种养殖也在蓬勃发展。
相关新闻 “晕车路”变形计
在中和镇,同样满心欢喜的,还有江河村村民尤国成:“‘晕车路’在动工整修了,以后出入就方便了。”
江河村与澄潭江镇碧溪相邻,连接两村之间的1.5公里的道路暂未硬化,碎石当道,颠簸不已,当地村民都戏称其为“晕车路”,而对位置偏僻、三面环水的江河村来说,这条路也是出村的必由之路。
这条“晕车路”就给正月初九进村走访的计生办主任阳鹏一个下马威。“路面坑洼严重,小车根本就开不进去,一路‘摇摆’,我这种很少晕车的人都有点受不住。”
不出意外,在接下来的几天走访调查中,道路问题频频被提及,切身经历过“晕车路”的阳鹏对此感受颇深。
阳鹏在民情日志上写到:江河村莲花组是一个仿佛世外桃源的地方,可由于路的问题,便将他们的视线、眼界都锁定在那山水之间,让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作为一名联村联组干部,我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我不能辜负他们期待的眼神,必须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这一困难。
为了给村民解决道路问题,阳鹏与联村联组干部一方面向主管领导说明情况,并积极向上争取维修资金,另一方面则与村上进行沟通衔接,“主要是动员村组先筹集一部分资金修好路基、解决排水问题。”阳鹏说。3月底,“晕车路”的硬化纳入了中和镇的重点工作计划中,阳鹏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带给了江河村莲花组的村民。以尤国成为首的村民们连连道谢:“这真是好消息,你们真的为我们办了一件实事,一件大好事。”
“通过深入走访,让我感受到,要拉近干群关系,就必须深入生活,贴近民心,为民办实事,才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阳鹏在民情日记中如是说。
基层管理需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事实上,中和镇以走访调查的形式了解民情由来已久。从2014年9月开始,中和镇就开始实施“为民服务直通车”工程,将全镇划为46个网格。而今年的新春大走访则是活动的继续和延伸。
在中和镇党委书记谢波看来,现代基层社会管理需要传统的作风与现代的技术相结合。“传统的作风就是深入群众,在实干中不断总结经验。”谢波介绍,现代的做法就是利用微信推送服务信息,并构建数据库更好地服务群众。
“目前,名为浏阳市中和镇的微信公众号获得市民的初步认可,阅读量经常破千。”谢波表示,中和镇正在开发政务软件,着手构建大数据库,“数据库包含每位村民的家庭档案、民情档案及待办事件,督促干部办理相关事宜的同时,定时给村民发送事情进展。”
在谢波的预想中,数据库的功能不止于此。“随着数据的日益完善,居民信息将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对群众的诉求进行集中处理,同时也方便干部进行查询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