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湘潭制毒案牵出污染环境案 治污成本逾200万
湘潭日报
 
04-13 14:50

湘潭日报4月13日报道 近日,一起团伙制贩毒案件被湘潭市检察院移送至法院,对他们的指控罪名中有一项是污染环境罪,让制毒与环境这看似没有联系的两件事扯上了关系。

一起污染投诉曝光制毒窝点

去年5月,雨湖区响塘镇易家村一村民向环保部门反映,他们家附近新建了一家“涂料工厂”,总是传出难闻的气味。雨湖区环保局执法人员次日抵达现场,看到车间内确实囤有大量制作涂料的化学物品,但是工厂却没有办理任何环评、工商等手续,于是立即责令企业停产,并限期补办相关证件。

第二天,一位环保执法人员提出了疑问,涂料利润并不高,只有量产才能获利,一般工厂内的反应釜(化工企业实现加热、蒸发、冷却等工艺要求的反应容器)容积一般都是上1000L,但是为什么易家村那个车间内的反应釜只有50L,难道其中有猫腻?

环保执法人员立即打电话给工厂负责人揭某,询问企业到底是生产什么的,没想到对方支支吾吾半天后挂断电话,随后一直关机。于是环保部门邀请了一位化工专家到现场查看,让他判断这家工厂到底生产什么产品,没想到专家给出的答案是涉嫌制作毒品甲卡西酮的化工原料。至此,制毒窝点被曝光。

挖地十米藏“污” 执法人员苦寻两日

众所周知,毒品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其实制毒的危害绝不亚于毒品本身。

雨湖区环保局执法人员解释,制毒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污染液态危险废物,其中以苯为主。苯是一种无色的化学物质,易挥发为气态,可从皮肤和口腔进入人体,在体内极其难降解,可严重损害人体健康。由于苯气味很浓,因此揭某等人在制作冰毒原料时,还要避免周边居民发现。为此他们特意将含有高污染的废水偷排至10公里以外的山坡上。在公安部门的盘问下,犯罪嫌疑人很快就交代了位于响塘镇农科村的一处废水排放点。

然而,雨湖区环保局执法人员在处理先锋乡中心村这起污染投诉时,又发现一个鱼塘里有散发出“溴代物”(制作冰毒原料中需要的化学物质,含有刺激性气味,同时可以用来制作催泪瓦斯)的味道,与之前废水排放点的气味一模一样,这让大家警惕起来。环保执法人员于是将鱼塘的水抽干,发现靠近山坡一边的土壤已经变色,环保工作人员推断旁边的山上应该也埋存了制毒废水。

于是,雨湖区环保局派出10多名工作人员寻找“污点”,本来以为具有强腐蚀性土壤很容易找,但是工作人员在山上找了一天一夜还是没有发现。第二天,一位执法人员发现山坡上有块土地踩起来比较松软,于是他们往地下挖,没想到挖了近10米后,终于发现了废水渗坑。经检测,两处土壤中的化学物质基本相同。工作人员介绍,为了防止气味冒出地表,制毒人员特意用木板和塑料薄膜阻隔,不仔细找还真难发现。

耗时半年,治污成本逾200万元

虽然这次制毒原料的窝点没多久便被发现,但雨湖区环保局负责人估算,响塘镇农科村以及先锋乡中心村两处山坡上排放的高污染废水总共超过了80吨。他们将渗坑土壤和工厂污水送往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发现,废水的PH值达到12.7,属于强腐蚀性危险废物,每升废水中含有致癌物质苯4.1mg,超过相关标准40倍,而两处土壤样本中的苯、甲苯等元素也大量超标。

目前,易家村化工厂内剩余原料、生产性废水已经交由相关企业或部门进行销毁处理。雨湖区环保局负责人表示,由于当前技术限制,土壤中的苯等物质难以去除,因此施工人员先将渗坑中含有高污染物的土壤掏出,用水泥浇筑做防雨防渗处理后,再填埋回原处,以杜绝进一步污染。据了解,两处土壤修复治理共花费了半年之久,成本超过了200多万元。 (记者 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