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凤凰舒家塘杨姓竟占九成 为杨家将后人
团结报
 
04-08 10:54

26539

古树、古屋,一同见证过舒家塘旧时辉煌。向汉品 摄

26540

白云苍狗,人间变幻。时至当下,舒家塘仍然以故旧的样子存在。向汉品 摄

26541

横排竖垒的古城墙,缝细紧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坚固如初。向汉品 摄

团结报报道  当杨秀河把一本破旧的《杨氏族谱》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舒家塘,这个村庄的密码随之被揭开。

舒家塘位于凤凰县西南部阿拉营镇境内,西与贵州铜仁市毗邻。

从外表看,这个小小的村庄并没有特别之处。

然而,这个村庄的秘密全然封存在杨秀河这本《杨氏族谱》里,一经打开,震撼世人。

杨秀河手中的《杨氏族谱》,线装,破旧,封面脱落,有些纸页残损,蜡黄,一看就上了“年纪”。

族谱为清雍正五年编写,编写者为杨令公第24代孙杨再修。当年,这位老人组织村里的人力、财力,依据古籍,并亲自到多地进行实地考证后,编撰了这本族谱。

这本族谱在村里唯有一本,而且曾一度“失踪”。最终,文革后,在一户老百姓屋顶的瓦片里发现,族谱重见天日。

杨秀河反复讲解着族谱中一个叫“杨再思”的名字。

据载,北宋皇佑四年,南方“蛮夷”龙知高率领苗民起义,杨家将后代杨六郎之子杨再思奉旨讨伐,征战于湘黔一带。

征战当中,杨再思途经舒家塘,见此处南有山高水险为天然屏障,北面地平丘坦便于安营扎寨,便领兵上山,修筑屯堡,建造营盘,派重兵把守。

战争平息后,杨再思再次来到舒家塘,发动民众开田种粮,积极传播汉文化,舒家塘因此成了一个固定且具备规模的军事据点。

直至公元l279年,元世祖为平定“蛮夷”,授杨再思之子杨秀岱为龙虎卫将军,前往征伐。后杨秀岱长子杨再亨承袭父职任八蛮元帅,建府于枫木林(今凤凰县新场乡境内);公元1351年,元顺帝敕杨秀岱次子杨再福为元帅,筑帅府于中寨(今凤凰县茶田镇砂罗寨)。后杨再亨迁瓦窑,杨再福迁入舒家塘。自此,杨家在这里繁衍生息,代代相传。

难怪,目前,舒家塘全村185户1220人中,杨姓竟占了九成。

这个深埋于湘西大山深处的小村寨竟然与一千余年前北宋杨家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点成为整个村庄的秘密,同时,也成为这个村庄无比的荣耀。

而这本族谱,成为揭开整个村庄秘密的密码,也成为印证这个村庄身世的不二证明,村民们将其视若珍宝。

舒家塘依山而建,山下建兵营,山顶建连环屯,从而形成一座城堡。

城堡分为上、中、下三寨,各寨之间无界碑标记,但看上去颇为错落有致,泾渭分明。

舒家塘现存的主体寨墙始修于明朝,其东、西、南三面皆有山溪环绕,村外还掘有48口水塘,这些水塘平时蓄水,养鱼,栽藕,战时成为阻敌进攻的天然屏障,起到护城河的作用。

城堡周围由构筑恢宏的古城墙环绕,略呈圆形,墙体全用大小不均的石块加石灰糯米浆砌成,城墙石基牢固,有的横排,有的竖垒,缝细紧密,经数百年风雨腐蚀,依然坚固如初。

城堡内,其建筑规划非常合理,用青石铺砌的巷道错落有致地分布于其中,多为丁字型走向,呈间隔式循环,石巷纵横交错,宛若迷宫。

整座堡垒的防御体系,按传统阴阳八卦布置,作战时也按八卦阵法实施指挥。

可见,舒家塘古城堡的构建,折射出古人的山水哲学、阴阳玄理等诸多智慧。

然而,更触动心弦的是:走在古堡内,随处可见一栋栋破旧的石屋,这些曾经的豪宅,大抵都有一扇较为气派的青石大门,石门用整块的青色条石建造,匾额上刻有“克勤养德”、“清白家声”、“模范修严”、“礼重师严”、“坦荡复履”之类题词。

这些题词,彰显出儒家、道家的生存智慧。

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语言一旦铭刻于石,便会历经千百年而不朽。尤为重要的是,这些语言,一经铭刻,屹立,在此生存的百姓、路经此地的苗民,他们抬头,他们远望,都会看到这些字样,日积月累,入眼入心……

文化就在这样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之间,悄无声息地完成了交流,渗透,融合……

这还得归功于杨再思!

正是他,在平定了“南蛮”,完成了朝廷交予的差事之后,并没有急急忙忙,草草率率地班师回朝,去领功求赏。

他懂得,武力、枪炮的脆弱,他懂得,文化、思想的强大!

于是,他再次来到舒家塘,让先进的中原文化、农耕技术在这里生根发芽。

难怪《杨氏族谱》上,盛赞他 “广策奇谋,不亚孙吴”。

此后,明清这些后来者们,也便追寻杨再思的轨迹,在统治这片土地的同时,耕耘文化,造化边民。

从“武功”到“文治”的转变,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智慧。

明清时代,因为统治者的需要,昔日苗疆已经构建起一条完整的防御体系———苗疆边墙,舒家塘理所当然地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节点,它上与王坡屯,下与亭子关互成犄角,防御腊尔山一带苗民往麻阳、铜仁方向渗透。

而且,因为自杨再思以来,汉文化的带入,让舒家塘不断累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正因此,明清时期,在苗疆边墙整个防御体系当中,舒家塘作用特殊。它更多成为驻扎在苗疆的战将及其家眷们安享天年的“后花园”。

“后花园”当然少不了严密的防守。但是,这些家眷们,更多时候,需要的还是文化的熏染。

难怪,舒家塘聚居了这么的豪门!

一边是铜墙铁壁、坚不可摧的城墙,一边是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的书生;一边荷枪实弹,一边舞文弄墨;一边战场厮杀,冰冷无情,一边科举拼搏,热火朝天……

很难想象,这样有趣的场景,在舒家塘上演了数百年!

到清代,乾嘉苗民起义后,统治者更进一步认识到“文治”的功效。

随之,当时“总理边务”的辰沅道道台傅鼐开始了一项影响湘西苗疆百余年的重大决策———“屯政”。

“屯政”内容繁杂,概而言之,就是将土地收归国有,然后出租出去,收取的租金用来给养军队。

此外,作为“屯政”的一部分,傅鼐还在苗疆各地增设书院,设义学馆,把田租的一部分用来充当书院、义学经费。这项政策特别优待苗族子弟,苗生生童的试资、盘缠都安排有专项资金,并在苗生中定额加收廪生和举人,“以广教育,而资化导”。

从此,从杨再思开始践行的“文治”实现了制度化、常态化。

此后,舒家塘专门的私塾、学堂陆续建起,远近的苗生一步步踏入了学堂,孔子的《诗经》、《论语》在这片苗疆大地上落地生根……

“明清两代,光我们舒家塘杨氏家族就出了30多位文武元帅、将军、大学士、大官员。”

杨秀河一身迷彩服,40来岁的他憨厚,淳朴,只要谈起祖上的荣光,他的语气里必然充满一种自信与豪迈。

告别舒家塘,杨秀河说,他会发一份电子版的《杨家族谱》给我,上面记载了整个村庄的秘密。

其实,一个村庄有太多的秘密,或许,仅仅依靠一本族谱,永远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密码一一解开……(欧阳文章 吕婉莉 麻正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