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主任研究员李津逵教授正在讲述他眼中的长沙县。资料图片
红网长沙县站3月26日讯(星沙时报见习记者 崔月龙)人才是宝贵的战略性资源。如何合理地使用人才,一直是每个国家和民族戮力前行最常思考的问题。
记者发现,近年来长沙县坚持“党管人才”和“五湖四海”原则,积极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坚持国际化视野,实施分层次引进,着力构建金字塔型人才队伍,为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塔尖”点亮“领航灯”
据介绍,长沙县通过“户口不迁、关系不转、智力流动、来去自由”的政策机制,变“刚性”引进为“柔性”用才,先后选聘49名顶尖专家来担任县委政府科学发展顾问,借力“外脑”打造国际水准的专属智库,为县域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重大政策的制定把脉导航。
其中,聘请的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主任研究员李津逵教授提出了以“三个1/3”为特征的产城融合新理念。
聘请的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主任廖晓义,结合长沙县实际提出“乐和乡村”理念,并在全县25个村开展建设试点。
聘请的中南林业大学碳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雷学军教授,提出“实现大气二氧化碳负增长”及“动碳”和“静碳”理论,为长沙县创建全国首个“零碳县”提供了科学依据。
“塔身”做强“加速器”
记者了解到,长沙县连续8年实施科技特派员富民工程,先后选派340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一线服务。2014年,长沙县选派了100名科技特派员,规模居全省之最。
8年来,科技特派员进驻到农村一线、基层医疗单位和工业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同时,通过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有偿服务等多种形式与企业、大户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由“单一服务”向“多元创业”转变,达到“引进一个核心人才、带来一个科研团队、壮大一个经济产业”的引才效应。
如今,科技特派员的选派正全面引导人才、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向生产一线聚集,促进产业与人才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面加速“科技兴县、强村富民”。
“塔基”激活“能量源”
为有源头活水来。截至目前,长沙县先后选派861名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其中自主选派502名,实现全县295个行政村(社区)均有1名至2名大学生村官,夯实了基层工作基础。
此外,长沙县出台《长沙县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实施县、镇(街)、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四对一”结对帮带制度,引导大学生村官在一个阶段“直接负责一件实事,独立解决一件难事,牵头完成一件大事”,一大批优秀的大学生村官脱颖而出。
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大学生村官在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提升农民致富创造力、保障基层社会和谐过程中功不可没。在长沙县,他们完成了从最初“接受不情愿”变成现在“争着抢着要”,从最初“能力质疑”到现在“大胆任用”的角色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