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汨罗:打响了抢救性修复新市老街的战争
2015-03-23 16:06:59
  
红网

湖南日报3月23日报道 “这里有幽深的麻石巷道、高挑的封火垛墙、沧桑的木板门楼,有古商业码头,值得看!”3月22日,汨罗市旅游局副局长韩新卫将新市镇老街图片打包,发微信给多家户外俱乐部,引起“驴友”的极大兴趣:没想到还有这么一个美丽的地方,我们列入下期计划。

韩新卫告诉记者,之所以星期天还在推广古镇,是“因为汨罗市委市政府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中,决心很大,打响了一场抢救性修复新市老街的战争”。

从汨罗市区驱车,10分钟就到了新市老街。韩新卫称,从唐代观音寺始建算起,新市古镇已有1288年历史,至今较完整保存着“三街九巷十码头、码头连巷巷连街”的街巷格局,街巷路面均铺条形麻石。300多家古商铺分布其中,雕梁画栋。清末民初,依托汨罗江发达的水运体系,古镇商业达到鼎盛,南货、百货、日杂、医药、屠宰、土产收购、饮食旅馆等产业享誉湘北,有“小南京”的美誉。

江边的黄家巷口是一栋两层楼的老房子,一楼高高的木门轻掩,二楼是个木制小阁楼,两扇窗开着。韩新卫说:“这是古代小姐的绣楼。”

新市镇中街卫生院跃入记者眼帘。大门条石所筑,门顶两角各镂着一只金蟾,肩胛高耸,臀部撅起,似欲跳到记者肩上来一般。大门包着一层薄铁皮,铁皮上钉了密密的铁钉,寓意门丁兴旺吧。韩新卫介绍:“这就是当年的‘李吉昌药号’。”

上市街有一家成衣店,女店主李向取下活动店门,叠放在侧。记者随意翻动一块门板,反面现出一个笔迹暗淡的名字“骆胜顺”。

骆胜顺是谁?李向答:“我婆家祖上的名字,也是祖上豆腐店的招牌。有五代了。作坊就在缪家巷。豆腐作坊的工具都还在,马上要恢复生产。”

缪家巷在成衣店隔壁,一眼能望到汨罗江。李向说:“在老街,这是一条最短的巷,只有45米。”

古巷皆以姓氏命名。从东向西,依次是游、黄、宋、徐、缪、杨、张等。徐家巷原来主要经营南货、百货、日杂、盐业和煤油,曾是新市最热闹的地方。游家巷内保存着清代建成的游家祠堂,祠堂大门口一对石鼓仍保存完好。黄家巷保存最好的是清道光年间修建的梁家祠堂,祠堂两边高耸的封火墙仍昂首苍穹,诉说着历史的荣辱兴衰。

北面临江一字形摆开10个码头。码头都和巷子相连,都是有姓氏的,许是为了纪念当年建造码头的功臣吧。

江畔树多,都是槐树,有七、八层楼高,长满了鹅黄的新叶。记者不时看到一个个喜鹊窝,如深色的腰鼓;还听到如歌的鸟音。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古镇铅华洗尽,日渐落寞。据说,古镇原来还有四塔、六门、十寺庙和十八宗祠,但都已荡然无存。

“小南京”的衰落让汨罗市委市政府揪心不已,他们多方探求,为新市“找出路”。少时曾在新市求学的原省委常委、省军区原政委李有新思考:“新市古镇的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可以把这里建成一个很有名的地方,把旅游、文化、新农村建设融为一体,把眼光放大一点,分几步来搞。”

思路既定,2013年底,汨罗成立了市委书记白维国、市长周金龙挂帅的新市古镇保护和建设领导小组,建设大幕启动。他们以“尊重历史,修旧如旧”为原则,精心编制总体规划;组织队伍编写、出版了《千年古镇新市街》和《新市古镇文史集》;按照“先易后难、先外围后核心、先江边后街区”的思路,拆除沿汨罗江边杂屋35户,铺设完成沿江地下管网和道路混凝土路基,启动沿汨罗江水利和码头修复工程;成立新市古镇文化旅游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通过水务、建设、文化、血防、林业、国土等部门向上申报项目6个,其中水务、建设、文化等项目已列入省计划笼子。目前已有2个码头、2栋旧房整旧如旧。

“力争用1至2年时间把新市古镇建成展示汨罗历史的博物园、传承汨罗文化的大学校,建成汨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全国有名的影视文化拍摄外景地。”白维国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