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株洲:建设具有株洲特色的水生态文明
2015-03-23 12:05:57
  
红网

株洲日报3月23日报道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基础。去年9月,株洲市成为全省唯一被列入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的地级市。最近,水利部正式审查通过了株洲市的试点方案。这是继“创文”成功之后,株洲市又一项新的艰巨创建任务,我们必须重整行装,再启征程,努力为株洲再添一张崭新名片。

一、建设水生态文明是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必经之路

株洲傍水而建,因水得名。历届市委、市政府把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作为株洲建设发展的一条清晰愿景而矢志不渝。通过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为抓手,城市越来越绿、越来越美。

回望这些年的变化,我们这座城市之所以更具灵性、更有韵味,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水的点缀、水的润泽。但应清醒地看到,株洲工业结构性水污染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用水效率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一江四港”污水排放、无序开发依然存在,城区堤防还未达到百年一遇设防标准,市民节约用水意识还不强,公众水生态保护参与程度还不高。

总体来说,水的魅力还没有得到全面释放,水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核心驱动作用还没有充分展现出来,水生态问题仍然是城市建设的一个短板,影响着城市品位的整体提升。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江清河晏、人水相亲、人水和谐是人类的天性和追求。水生态文明是城市发展绕不开的话题,我们要以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为契机,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水的开发、利用、保护工作,不断提高市民的安全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努力将株洲打造成为生态宜居城市。

二、努力建设具有株洲特色的水生态文明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新兴课题,全国还没有成功范例,株洲作为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上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我们要打响“由老工业基地向水生态文明城市转型升级”这一核心品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加速关闭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严控湘江废水及重金属排放,鼓励企业开展工业节水改造,实施阶梯水价、计划用水。

我们要打造“生态水利”这一重要工程体系,坚持把水生态、水景观理念贯穿于水利工程建设始终,在水库除险加固、“一江四港”整治、城区防洪排渍站建设等工程实施过程中,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使每处工程不仅满足防洪减灾等基础功能,还能成为清水长廊、亲水平台,散发出江南水乡独特的水韵律。

我们要用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这一关键一招,严把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区纳污控制这三道“总闸门”,健全完善具有株洲特色的目标管理和考核机制,创造在全国具有一定示范效应的水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先进经验。

总之,要通过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全面实现“水资源节约、水环境友好、水生态健康、水安全保障、水管理科学、水文化先进”的建设目标,努力建设具有株洲特色的水生态文明。

三、把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

这些年株洲市一系列创建工作的成功取得,已经充分地表明株洲人民有魄力、有担当、有智慧。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是又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必须将其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官方和民间互动,部门与单位联动,构筑坚强有力的创建合力。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水为中心,搞好科学谋划和顶层设计,用国际的视野,战略的眼光,将水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项规划之中,以高水准、最前沿的思路和观念引领株洲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科学健康发展。必须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发挥公共财政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主导作用。积极争项引资,精心包装和策划一批项目进入国家、省里的笼子,争取各级更多更大的支持。

要盘活水利存量资产,搞活水利经营项目,大胆开放市场,积极探索市场融资,吸引民间资本竞相投资水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大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力度,积极搭建公众参与机制,让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单位都成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推动者,真正把节水爱水护水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一种习惯。

东风凭借力,水伴株洲兴。建设水生态文明是株洲市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时代赋予株洲人民新的历史使命。让我们凝心聚力,豪情满怀,携手同行,努力把株洲建设成为人水和谐之城、生态大美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