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芙蓉东宜社区打造失地农民登台授课平台
2015-03-18 10:26:51
  
红网

在芙蓉区东宜社区的“草根讲堂”上,养花达人现场传授花草经,吸引了不少粉丝观摩聆听。 图/长沙晚报记者 陈飞 

长沙晚报3月18日讯 “种花和种菜其实差不多,多照料、勤施肥,阳光水分按需给,用心一定有收获!”小区前坪摆好了一盆盆绿植花卉,居民们或蹲或站,聆听一位年过花甲的老汉传授“花草经”。在芙蓉区东宜社区,为失地农民量身开设的“草根课堂”每月都会开讲一两回,只不过登上讲台的不是名家大师,而是和居民们常打照面的一群草根“名嘴”,说的都是家门事,传的多是生活技巧,如此接地气的讲堂自然吸引了大批铁杆粉丝。

失地农民登台授课传生活技巧

“陈爹开讲养花课,大伙赶紧去学一手!”昨日一大早,东宜社区居委会的前坪就站满了居民。61岁的陈金洲是社区出名的爱花达人,家中林林总总摆放的上百盆花卉绿植,都是他一手打理。

小巧精美的铁艺花架上,情人泪等垂吊植物青翠欲滴,蟹爪兰、长寿花盛开正艳;大型盆栽内,凤尾竹、万年青挺拔秀丽,看得居民心痒痒,恨不得自家也满是花红叶绿。“万年青要栽种在湿润但不积水的土壤内,且种植环境不能低于5摄氏度;蟹爪兰要少浇水,不能让阳光直照……”陈爹如数家珍,遇到重点内容还重复一两遍,方便大伙记清楚,而居民们有的拿着纸笔忙记录,有的举起手机拍视频。

几年前,陈金洲还是一名看天吃饭的“资深”菜农,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大潮,洗脚上田后的他放下锄刀住进楼房。而不甘清闲的他迅速“转型”,一边翻看花卉种养书籍,一边买回盆栽花苗捣鼓,就连别人丢弃的绿植,他也捡回来练手,还真让一部分起死回生。

翻开“草根讲堂”的讲师团名单,一大半人和陈爹有着同样经历:年近八旬的杜根良擅长书法对联,舞文弄墨让大家心服;搞了多年客运物流的陈文伟有创业心得,教理财很应点;低碳达人杨令辉平时留意生活小诀窍,晒出来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用得着,而且他们都有着一个身份——失地农民。

新社区文化弥合新市民心理断层

为何要打造一个由社区居民自讲自学的“草根讲堂”?东宜社区书记李慧告诉记者,该社区辖内有芙蓉区第一个纯安置农民小区,居住着该区东岸片区六个村的800余户拆迁安置农民。“生活似乎在一夜之间就改变了,小区里有了房子,手里有了票子,离开土地后很多人都不知道干什么了。”

更多困惑也由此产生:一道道防盗门隔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原本熟于走门串户的乡邻变得陌生;家家都有几套安置房,日子好过了,时间难打发,一些人便学会了搓麻的“手艺”;从农民变居民,身份变了但生活习惯没变,花园小区里的绿地被开垦成菜地……

“这种心灵断层要弥合,需要一种契合失地农民实际、符合其口味的精神生活和社区文化。”李慧回忆,当时社区内有位失地农民厨艺不错,自告奋勇愿教大伙炒几个菜,那天摆在小区门口的灶台才起油锅,居民们就围过来,有递油盐酱醋的,有问炒菜诀窍的,场面很是热闹。更让李慧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就有5位居民找上门来要求教厨。社区因势利导,一份不限年龄学历,只要有才艺就可登台开讲的“草根讲堂招募令”很快搅热了东宜社区,有一技之长者纷纷报名当老师,讲堂开讲后更是场场爆满,有的居民更是全家出动,上演夫妻同窗、爷孙同学的开心乐事。

下一步准备拍微视频上“网课”

如今两年过去了,“草根讲堂”受欢迎指数一直居高不下。原因何在?

东宜社区的居民说,原因之一便是课程接地气,堂堂都实用。以前每天下田耕种,从未想过着装打扮,几场服饰搭配课学下来,还真有不少人穿出自己的潮流范;失地补偿后手中的余钱如何打理,居民中的创业先行者不光抖出自己的秘诀,还邀请邻居们一起致富。原因之二则是圈子里的人讲圈子里的话,大伙能听懂,也愿意听。不久前,社区开设了一场如何使用智能手机的课程,登台开讲的周开明可是有故事的人。种了大半辈子田的他以前大字不识几个,迷上电脑后从汉字拼音开始自学,虽然常捣鼓得死机黑屏,却硬是将电脑里每个程序都了解清楚,并触类旁通玩转了其他电子产品。“手机屏幕上的应用模块,就像我们以前种的方块田,下载程序多了会影响手机运用,要常常拔草除害。”周开明当起“IT讲师”,专业术语统统不提,表达接地气,效果自然好。

把失地农民自己的文化扶起来,引导他们成为新生活的演员、编剧和导演。如今,诸多变化在东宜社区上演:健身跳舞的身影逐渐代替搓麻打牌的吆喝;以往毁绿种菜的双手,如今捣鼓起花草盆栽。不少像周开明那样的学习达人不断涌现,他们走进老年大学,开始琢磨起琴棋书画,掌握才艺后更是不吝传授,从曾经的听众变身“草根讲堂”的老师。

李慧告诉记者,接下来社区打算将一堂堂的讲课拍摄成微视频,上传居民微信群、QQ群,让不能来现场的人也能上“网课”。“拍摄、制作、演员不用请,都是我们居民一手搞掂!”

品牌速读

草根讲堂

2013年5月,芙蓉区东岸街道东宜社区成立一个新颖课堂,学生都是失地农民,老师则是有一技之长的社区居民,用自己的语言讲生活技巧、传文化技能,帮助新市民尽快融入都市新生活,成为大伙称赞的“心课堂”。

记者点评

在中国城镇化建设奔跑向前时,给予失地农民心灵层面上的民生关注,已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

东宜社区“草根讲堂”可借鉴之处在于,其直面失地农民存在的文化断层,并创造性地让农民自我造血、自我融合,不是采取“喂食式”的帮助,而是通过失地农民参与到文化产品的挖掘、选择以及传送过程中,让他们在告别田园牧歌的乡村生活时,仍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进而实现向都市居民的自觉转变。

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构筑对失地农民的文化关怀体系,不仅仅是一种民生事业、文化意义的延伸,更是对城镇化建设内涵和质量的提升。东宜社区的探索,或可给予我们一定的启发。(记者 胡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