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央视"3·15晚会"曝光的那些"坑" 株洲有没有
2015-03-17 11:28:33
  
红网

株洲晚报3月17日报道 3月15日晚,央视3·15晚会报道称:东风日产、上海大众、奔驰部分4S店会故意虚报和夸大车辆故障,从中牟取暴利。记者3月16日了解到,在株洲,也有不少消费者在4S店维修保养车辆时,遭遇类似问题。

能用5元钱胶水修好的小故障

有4S店收1295元更换整轴

调查显示:15.2%的受访者曾遭遇4S店夸大故障、过度维修

案例:前轴防尘套开裂 有4S店换整轴,有的拿胶水搞定

2013年6月,市民朱先生的汽车右前半轴防尘套出现裂缝导致漏油,他将车送至某品牌4S店进行维修,被告知车辆需更换整轴,最终花费1295元。去年12月26日,朱先生又发现,汽车左前半轴防尘套也裂了一道口子,他将车送至另一品牌4S店维修,这次花费仅280元。

今年1月,朱先生的汽车左前半轴防尘套再次裂开。这回,4S店维修人员用502胶水直接补缝,未收取朱先生任何费用。“用502胶水补缝后,已行车两个多月,暂时未发现任何问题。”朱先生不明白,同样一个故障,有的店开价1200多元,有的店只要一支5块钱的502胶水便能修好,“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分辨其中真假,售后维修猫腻实在太多。”朱先生说。

工商:防“过度维修” 维修前请拍照,修后索要旧配件

上月,市工商、交通、质监、消委会等部门联合发布《株洲市品牌汽车销售及服务企业消费维权评议报告》。在为期2个多月的问卷调查中,15.2%的受访消费者曾遭遇4S店夸大故障、过度维修,15%以上的受访消费者曾遭遇经4S店多次维修,汽车故障仍然频发且无法查明原因。

市工商局建议,汽车维修保养前,消费者最好对整车和需更换的配件进行拍照留存,再交车维修。汽车修好后,消费者要及时检查,查看被更换的配件是否真的已经更换,并索取旧配件,查看约定的项目是否按约定修理,是否达到修理效果,并要求汽车维修站在车辆保修卡上做好详细记录。消费时要索取、保存好发票、合同、维修清单等相关凭证,以便日后维权。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发现商家违法行为,消费者可向12315投诉。

央视3·15晚会接到9起株洲投诉

市工商局:已转给相关部门处理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栏目组共接到株洲市民9起投诉,其中食品企业虚假宣传4起,房产投诉3起,电信投诉和培训机构投诉各1起。所有案件都已由国家工商总局转到株洲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指挥中心也已及时转给相关单位或工商所处理。

李女士投诉:2014年3月28日,我在株洲仁和会计培训学校报名培训。上了3节课后,因为工作调离株洲不能继续上课,我就去找学校协商退费问题,却遭拒绝。他们说,因个人原因不能上课的只能办理停课,不接受退费。但到目前为止,停课事宜也没办理好,也没退费给我,并且没有给我一个具体的答复。当初报名时忘了问退费事项,学校也不曾跟我说起过。

3月16日,记者与株洲仁和会计培训学校取得联系。校方负责人表示,相关信息不方便透露。不过,李女士表示,校方已经同意与其协商退费事宜。

B——个人信息泄露

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因信息泄露导致的骚扰电话、垃圾短信和诈骗事件等问题。3月16日,记者随机采访了50位市民。其中,43人表示遭遇过信息泄露,有41人表示接到过垃圾短信、骚扰电话,35人表示接到过诈骗电话或者短信。

自从买了房,装修推销电话没断过

生孩才两天,就有人冒充医院人员诈骗

记者随机采访发现,超8成受访者个人信息被泄露

案例:

1.买房两年多,接到上百个家装推销电话

周先生2012年买了房。买后没多久,他就接到某家装公司的电话,对方能清晰报出周先生的全名及所购房产的具体楼盘和房号,甚至连房子的面积和布局都一清二楚。有意思的是,打他电话的还不止一家,“每周都能接到不同家装公司的电话,近来还有陶瓷、地板等各类建材销售商打电话过来,超过100个了。”

家装行业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销售者到楼盘购买购房者信息,然后进行“电话销售”,已经是常见的销售模式。记者走访招聘会,发现包括保险、建材、汽车、房产在内的多个行业都招聘大量的专职电话销售人员。

2.生完孩子2天,就有“产科工作人员”来诈骗

去年11月,谢女士在医院生下儿子两天后,就接到自称是“医院产科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清楚地报出了孩子的具体出生时间、性别和体重,还称国家对新生儿家长有补贴政策,并给谢女士一个“财政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当谢女士拨过去时,对方让谢女士提供银行账号,并让她到银行ATM机上按要求操作,钱会通过ATM机转账给她,谢女士这才发觉是骗局。

如何惩罚?

泄露个人信息最高罚10万

2012年9月1日,《湖南省信息化条例》正式实施,其中第五十三条规定,“非法披露、出售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提供所获取的信息,或者以窃取等方式非法获取信息,情节轻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记者就此联系了市公安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市公安局一般受理的是信息泄露造成人身财产安全危害的案件。

市经信委信息安全科有关人员介绍,他们目前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对一些涉及信息、通讯企业进行服务、劝导和督促,没有被明确定义为条例中的“信息化主管部门”,对泄露信息的企业和个人进行监管和处罚,主要还是由省通讯管理局执行。(记者 邱峰 通讯员 罗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