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煤炭总量逐年下降 株洲"小香港"的辉煌与阵痛
2015-03-17 10:21:11
  
红网

红网3月17日报道 煤矿数、产煤量一直稳坐全省第三把交椅的株洲市正在酝酿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风暴。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不少煤矿业主突然转行,关闭矿井,遣散矿工,低价出售储煤。此前运煤车辆首尾相接的景象已难得一见,来煤矿周边“捞金”的外地人纷纷收拾行囊离开。

一份来自市煤炭局的报告显示,去年株洲市煤炭总产量为510万吨,较2013年下降了逾三成,而降幅预计2015年还将增大。

以煤发家的攸县黄丰桥镇,小别墅处处可见,被外人称为“小香港”。2012年,该镇财政总收入达到2.9亿元,也是株洲唯一一个财政总收入上亿元的镇,是当之无愧的株洲最富裕的镇。

“那时候,外乡的妹子都争着嫁到咱们这。”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末的辉煌,黄丰桥镇的洗车工老张有些自得。他告诉记者,过去镇上各村都有自己的小煤矿,随便挖。不过,进入2011年,因煤炭价格走低,黄丰桥镇靠山吃山的好日子渐渐远去。

曾经辉煌的“小香港” 已有2000多人离开

2015年3月15日,雨。自攸县皇图岭镇沿盘山公路东行百余里,即到黄丰桥。沿S315盘山公路前行,放眼望去,山脉连着山脉。镇子就躲在这群山之中。

雨后的山路,异常难行,与其他盘山公路不同的是,路面上的泥浆不是赭色而是黑色,黑色的泥浆顺势而下,流入了路基下早已抛荒的稻田。

镇子入口处,数十辆运煤车停在路边,司机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抽烟聊天。“不拉煤,还可以拉别的货挣钱嘛。”洗车工老张宽慰着众人。

老张今年54岁,曾是一名煤矿工人,在矿上干了20多年。上世纪80年代末,黄丰桥镇迎来最好的时期,夜晚灯火通明,一派繁荣景象。最红火时,煤矿多达200多家。不过,进入2011年,黄丰桥镇的好日子渐渐远去。

今年,老张所在的煤矿,因老板跑路而关闭。老张说,如今他只能靠打零工度日,因为除了挖煤,自己别的都不会干。

该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告诉记者,可持续发展成为小镇面临的难题。“别看现在不少村民住上了楼房,但只要煤矿关了,村民没了工作,许多人就会选择迁离。”

仅2014年该镇已有2000余人离开镇子自谋生路。

来自株洲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株洲全市已关闭41家煤矿,今年年底前,将关闭49家。

煤矿主:“和天下”换成了“软白沙”

煤矿一家家关闭,可煤炭销路不畅的问题并未减轻。

攸县鸾山镇一煤矿,2万吨煤炭从矿井口一直堆到矿工宿舍前。本应繁忙的煤矿内一片寂静,7辆运输车随意停放在一旁,车内空无一人。不起眼的角落里,铲煤的铲车干干净净,看来已许久没有作业了。

堆在地面的2万吨煤炭市值近2千万元,而其价值正随着时间推移一天天减少,“最近天天下雨,每天损失就达万把块钱。”骆驼湾煤矿矿长张丰胡很是无奈。

离骆驼湾煤矿不远的攸县黄丰桥镇尤子冲煤矿,7000吨积煤已堆成一座小山。“现在我的烟从‘和天下’换成了‘软白沙’。”矿长谭世德神情憔悴地站在矿井边,发丝上沾满煤灰。他不是没考虑停产降低成本,但煤矿不同于别的行业,为了减少损失可以单纯地关门了事,每天都得抽水、抽瓦斯、维护巷道,保证矿井的正常。“开弓没有回头箭。如果不理它就会荒弃,极可能出现安全事故,而且后期要恢复,比新建一个矿井投入的资金更多。”

“开发煤矿也有十几年了,这两年日子最难过。”攸县黄丰桥镇龙冲煤矿矿长陈全红说,以前龙冲煤矿每月都能销煤3000吨左右,2011年是销售的“黄金期”,每月销量达6000吨,而现在每月仅为1000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