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为故障出租车推车(本组图片/株洲新闻网 记者青琪 摄)
交警保护老人过马路
红网3月17日讯 “创文测评严格,分毫之差决定成败,要以‘不丢分、打满分’为目标,把标准定高、工作做优。把握细节,注重细微,对照测评标准,列出问题清单,一条一条抓过关,一项一项抓达标。”
——株洲市委书记贺安杰
2015年,“全国文明城市”成为株洲的一张新名片。细数“文明”带来的新风,市民出行格局的改变,无疑是交通管理创新中尤为重要的一环。
从获得提名资格开始,株洲交警用3年时间,出色完成了创文测评中涉及交警部门的6个专业组、8个方面的20项具体工作指标。市民们明显觉得车辆更加有序,出行更加方便,大家自觉守法的意识也更高了。(记者黄欣 通讯员彭晚华)
这3年来,株洲交警按照中央文明委和株洲市委、市政府、市公安局的总体要求,不断探索交通管理改革的新思路,以百倍的努力,提升着这座城市市民平安出行的每一次变化。
对于交警部门在创文中的艰辛付出,以及各界对交警管理创新的肯定,作为支队长的黄耀斌表示:株洲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是历届市委、市政府科学领导的结果,是各部门、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结果。获评全国文明城市,这只是一个开始;对于城市交通管理而言,继续巩固成果,强化管理,加大科技指挥力度,仍然是今年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科技】
咱们的人行灯“会说话”
初到株洲,或许会有一个全新体验,那就是遇到会“说话”的信号灯。“现在红灯,请您稍候!”“现在绿灯,请您通行!”2012年,这样的提示音在不少十字路口响起。这一全新景观式智能人行灯,正是“株洲制造”。
它的设计者之一——市交警支队道路交通安全事务所副所长曾佑国说,灵感来自于女儿。有一次,他和女儿在长江广场过马路,等红灯时发呆了,女儿喊了他一声,他才反应过来。后来,他把这一次经历用到了设计中,提醒市民守法的时候,便多了一分人情味。
这“管家”既聪明又能干
会“说话”的信号灯只是交通智能管理的一小部分。早在株洲创建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时,交警部门打造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就已实现对全市道路的实时监管。
这个“管家”已在城区100平方公里内,通过遍布全城的117个电视监控点、5个制高监控点、127处交通信息采集点、4处视频采集系统、172个信号控制点、80个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5处固定式超速监测系统、15处全屏LED诱导显示屏,对道路实行全方位、全天候、多手段管理。
对于市民最为头疼的“堵车”问题,交警部门在车流高峰期,制订了专门的信号配时方案。“每个大队有一个手持终端,民警可现场对信号灯实时调控;另外,指挥中心在巡查中发现异常,也可通过信号控制系统直接下达调控指令,把拥堵的车流放掉。”市交警支队科技所所长言志红说,在城区多个出城方向启用交通信号“绿波带”控制,也可将中心城区的车流快速放出去。
【关键词·网络】
足不出户,缴费可网银支付
去年4月,大三学生小陈顺利拿到了驾驶证。在半年中,他的科目二排队等了2个月,科目三通过网上自主预约,只花10天就搞定了。
市民王先生的驾驶证马上就要到期了,他通过“网上车管所”办理手续,还有“96588”远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提供帮助,证件当天就换好了。
“不用跑银行,就像在网上买东西一样,用网银支付,很方便。”通过交通违法网上处理支付平台,驾驶员尹先生成功缴纳了罚款。
这三个片段,是网络时代的便民“镜头”。
轻点鼠标,交管业务网上办
2013年1月,市交警支队全新推出了“网上车管所”。打开网络页面,一个拟人化的办事大厅便呈现在眼前,机动车业务、驾驶证业务、网上预约等可供选择。同年11月,驾考自主预约又新鲜“出炉”,免去了在驾校排队等名额的苦恼。越来越多的学员青睐于网上预约,轻点鼠标选择时间、地点,一年内已让14万余人顺利参加了考试。
2014年3月,作为湖南省第一个交通违法网上处理支付平台,株洲交通违法网上处理支付平台正式投入试运行,违法当事人可通过互联网缴纳罚款。同年12月,“网上预约”平台全面开通,市民办理26项车驾管业务,都可提前在网上预约时间和网点。
一个个网上业务的陆续开通,体现了信息时代管理的新变化。市车管所教导员汪霞介绍,目前车驾管业务共有9项可直接在网上办理。另外,驾考自主预约的比例正逐步提高,预计今年可实现100%网上预约。网络平台正一步一步走入市民生活,交管部门的服务效能提高了,市民享受服务也更便捷了。
【关键词·坚守】
每人一块“责任田”,守土有责
先看数据,2008年12月31日,市区小车保有量超过3.7万台,道路通车里程为872.17公里;到2014年12月31日,小车保有量为15万余台,道路通车里程为917.22公里。6年里,小车增长率达302%,道路里程只增12.8%。“机动车翻倍增长,但道路、警力基本没变,像新华西路、红港路,交通流量都已超过其通行能力。”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周跃飞说。
早在2010年,交警支队便提出了“条条道路有人管,人人都有责任区”的网格化管理模式。2013年1月起,芦淞交警大队率先行动,将原先按路面划分的6个中队重新编制,组成4个路面中队、1个机动中队、1个专门中队,分区域由片区民警包线、巡逻民警包面。“路面中队定岗、定人管理,就像社区民警一样,每个交警都有自己的‘责任田’。”
这一勤务模式随后在全市铺展开来。各城区交警大队还分别建立了分控中心,通过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对辖区实施网格化全覆盖的电子巡逻,就近出警,确保“警力跟着警情、堵点走”。交警到达拥堵及事故现场的时间平均为8分钟,比原来缩短2分钟。
重点路段全天执勤,风雨无阻
去年10月起,交警“曝光率”明显提高,从河西长江广场到河东红旗广场,一路4个执勤点,不管早晚,都有交警指挥。这是交警“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又一次细化调整。
将日常执勤工作分为执守岗、巡逻岗、护学岗三类。市交警支队秩序大队大队长丁新辉介绍,执守岗一般是比较敏感的交通节点,易出现拥堵,执勤范围是以路口为中心辐射100米范围内。“巡逻岗是重头戏,除了有民警驻守的点以外,路段上的秩序维护、快处快赔、违法查处都要负责,机动性更强。”此外城区还有34个护学岗,维护学校周边交通安全。最新的网格化管理,在警力部署上更加细致。“以前,一定范围内规定了几个人执守,但没规定谁在路口、谁在巡逻,现在更加具体。”丁新辉说。
丁新辉表示,启用新的勤务模式后,路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尤其是在创文冲刺的关键时刻,所有的大队领导包括机关里的干部,全部上路疏导指挥,民警在岗履职情况也比以前更好。交警支队还专门设立了考核办,每天对民警进行考核,每周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