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条精品线路:湘西那么美 您要去看看
湖南日报
 
10-26 13:48

10月22日,通道侗族自治县黄土乡,皇都侗族文化村景区设施修葺一新。该村山清水秀、民风古朴,是湖南省首批命名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知名旅游地。今年,旅游公司投入3500万元进行提质改造,打造4A级景区。 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 通讯员 郑娜薇 摄影报道

怀化市洪江古商城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 摄

“笼罩在温柔如纱,山水峦嶂下人们的生活,竟是人情瑰丽而浪漫,习俗魅惑而诡异。”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令人神往。

在神秘的面纱下,大湘西的美丽动人很多还“养在深闺人未识”。这些丰富的生态资源、独特的文化禀赋,迫切需要乘着旅游大发展东风,释放迷人的风采。

原生态与“星级范”并存,打造真正旅游精品

12条精品线路,将散落景点串成美丽珠链

深秋的一个周末,来自武汉的王先生一家人兴冲冲地自驾前往永顺县老司城。

“以前说起大湘西,我只知道张家界、凤凰。”王先生感慨,获悉老司城于今年7月成功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后,他便对这个沉睡了八百年的神秘之城,产生了无限好奇和向往。

在断壁残垣间领略土司王朝的辉煌历史;在毛古斯舞、土家年、打溜子中体验世代传承的原味土家民俗……

“原来,湘西还有如此别有韵味的好去处。”王先生一家流连忘返。

多年来,深藏于大湘西地区的这些绝美风景,犹如散落的珍珠,等待发现的慧眼,将她们串成一条条美丽的珠链。

如何把大湘西地区的优势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整合起来,打造一批精品线路?

早在2011年底,我省就已规划10年投资2000亿元,把大湘西打造成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建设总体设计方案》、《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建设总体工作方案》相继出炉,为这个规划设计了更为详实的路线图。

根据方案,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总体布局为“一环两纵四横多线集群”。依托长张高速、张花高速、包茂高速、洞新高速、沪昆高速、长韶娄高速、二广高速等交通要道,构建大湘西旅游集群。

未来5年内,“土家探源、神秘苗乡、古城商道、侗苗风情、生态丹霞、沅澧山水、湘军寻古、神韵梅山、世外桃源、峰林峡谷、武陵民俗、瑶家古风”等12条精品旅游线路,将在大湘西蔚然成型。

细数这12条精品旅游线路,跨湘西州、张家界、怀化、邵阳、娄底、永州、益阳、常德8个市州49个县市区,覆盖95个景区节点和436个景点集群(特色村镇)。

湖南省旅游局副局长高扬先介绍,这12条精品旅游线路把大湘西地区众多分散的文化旅游景区景点串连起来,把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富集的民族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把单个景区景点的小旅游做成区域大旅游,将实现精品线路向产业经济带转化,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

步入发展黄金期,大湘西将更美更富

怀化靖州三锹乡地笋苗寨,初秋的清晨,杨月香早早起床煮好一锅面条,煎好鸡蛋,炒上一盘酸豆角鸡杂,然后站在自家堂屋里,以苗家女人清亮的嗓音喊客人们起床。

10月20日晚,她家7张客床全部住满。几天前,她家刚送走一批来自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游客;再过几天,她家又将迎来一批香港游客。

杨月香的家及其所在的地笋苗寨,因为去年热播的一档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而开始被外界知晓。人们对这处深山“桃花源”一见倾心,纷至沓来。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天天客满,住宿、就餐加上参观的,家里至少来了上千人。”曾经以上山挖药为生、年收入几千元的杨月香一家,如今依靠旅游带动,家里的收入蹭蹭往上涨。

广阔的大湘西地区,集中了全省40%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和70%的精品景点,拥有70余处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景观,其中世界自然遗产2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4A级以上旅游景区30余处。

与此同时,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还有151个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77个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54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需要致富,60多万贫困人口需要脱贫。

旅游业关联国民经济109个行业,可谓“一业兴,百业旺”。湖南省委、省政府早已明确旅游产业为大湘西地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实施精准扶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优势产业。

搭上旅游发展的快车,靖州的杨梅节今年吸引30万人次,其中仅响水村的杨梅收入就达1300多万元,杨梅从当地人口中的“懒果”变身“致富果”;会同将当地特产的米、茶、油开发成旅游产品,再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线下线上销得俏……

“集中力量开发12条精品旅游线路,还可以把大湘西宝贵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生态资源保护起来、传承下去,让大湘西地区变得更美。”湖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凤凰“黄金周”每天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已是超负荷运行。打造大湘西12条精品旅游线路,串点成线,连线成廊,延廊成环,不仅可以分流张家界、凤凰的旅游客流,优化旅游品质;而且能够延长游客停留期,拉动旅游消费,提升综合效益。

据预测,仅以怀化会同、靖州、通道和邵阳绥宁为代表的侗苗风情一线,一旦开发成熟,预计每年可接待游客数2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及致富20万人。

随着高速公路、高铁、航线向大湘西腹地不断伸展,从省内任何地方前往大湘西,短则只需两三小时,长也不过半天路程。大湘西文化生态旅游已迎来发展黄金期。

原生态与“星级范”并存,打造真正旅游精品

今年国庆长假前夕,会同高椅古村在国道边竖起了一块“谢客牌”。有生意不做?原来,近一年多来,高椅古村一心一意开展古建筑保护与现状民居整治,“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让古风留存,让绿色重现,让年轻人回家。”会同县委书记杨陵俐对高椅古村的规划,与该县特邀的北京“绿十字”的设计专家的观点不谋而合。

于是,人们来到高椅古村,看巫水河边的老人打着“三子棋”,看院子里的女人纳着鞋底带着娃儿,看承载数百年时光的窨子屋檐接檐、壁挨壁,看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依然生活得宁静淡泊。

大湘西自然生态优美,民族风情独特,多元文化交融,游客远道而来,想看、想体验的正是“与平时不一样”的原生态。

随着传统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景观、文化“原生态”,餐饮卫生、服务配套还得有“星级范”。

如主打侗文化牌的通道,打造集山水侗寨观光、侗文化体验、侗乡高端度假功能的百里侗文化长廊。游客来了,以皇都侗民俗文化村为中心,吃、住、购、娱一应俱全。

靖州地笋苗寨以民宿为主,当地政府制定统一标准,改水改厕,规范物价,开展综合服务星级评比。

会同高椅古村在注重保护原始村落的同时,开发新村、修建沿河公路,丰富旅游内容,规划5家农家乐、4家客栈、3类特色吧厅、2所文化与养生的会馆、1条集工艺品制作与手工作坊于一体的旅游商品街。

不容回避的是,大湘西文化生态旅游还存在整体规划不够、硬件设施较落后等问题。“要加大对精品线路沿线道路、通讯、信息、水电、环境卫生、公共厕所、停车场、交通标识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徐飞雄教授说。

省旅游局副局长高扬先认为,大湘西地区可以依托国省干道,串接重要景点,打造国家山地景观道,配套观景设施、旅游指引、旅游信息、汽车服务、客栈民宿、农家餐饮等产业,服务于自驾游市场;依托节点,连接特色村寨、特色景点,连成步道环线,打造文化步道、生态步道、红色步道、休闲步道、健身步道、探险步道、田园步道等,沿线建设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服务于背包客和自助游市场;建设一批自驾营地、房车营地、帐篷营地等,服务于自驾游、房车旅游、家庭旅游等新业态;依托排牙山、万佛山、黄桑、鹰嘴界等地一流的空气负离子、植物精气等生态环境资源,开发保健旅游产品,服务于高端养生度假游客。

湖南日报记者 曹娴 邓晶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