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晚上,我都快睡着的时候,有个哥们儿发来一条微信,开宗明义就提到这个话题,希望我能说道说道基层公务员的不容易之处。不少基层公务员总结现如今的工作和生活,可以用三个字来叙述:“困”“苦”“难”。
第一个“困”字,可以理解为工作困局,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没钱办事。办公经费这两年虽增加不少,但也仅勉强够维持基本的开支。没有更多的经费去做事情,而基层工作小到村里卫生、镇里增添一些办公设备,都是需要钱的。
二是人手紧缺。乡镇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现实是:编制名额是很有限的,但具体工作却是无限。维稳、中心工作、综治、民宗、计生、环保、卫生、兵役、信访、安监、规划建设、民政、社保医保、科技、扶贫、残联、农林渔、畜牧兽医、农机、财政、党建群团、机要保密、人事组工老干、纪检宣传统战等等等,还有应付一波接一波没完没了的检查评比考察调研,哪项不需要人手。
三是权责不对等。权力无限小,责任无限大,最弱的肩膀扛最重的担。机构改革后,乡镇权力被无限收缩,财权、人事权、土地权等几乎所有的权力都划归县级,乡镇想修一个巷道、清一条毛渠、办一个低保、打一口井这样的小事都须上级批准,不能自行拍板。但中央、省级、市级、县级,任何一项工作都得靠乡镇来落实。有人开玩笑说,在中国,除了外交,其他几乎所有的工作乡镇都得干。甚至包括一些本就该州县业务部门负责的工作也要推给乡镇,可乡镇又能把工作推给谁呢?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句话绝对不是泛泛之言。
四是村里的群众工作不好做。这个我们就不细说,因为这个要细说说不开头,一句话,基层工作的复杂与艰辛程度,谁干过谁知道。
第二个字“苦”是如何理解呢?
不久前,一名叫“乡镇公务员”的网友在湖南红网城市论坛的邵阳版块发了一则题为《乡镇公务员来晒工资了,绝对真实》的帖子,并附了一张银行存折流水明细表的照片。“所有的工资收入都在这张卡上了。”他表示:“纯粹是晒一下自己的工资,没有其他的目的。”
网帖首先表示,自己作为一名二本院校的文科毕业生,觉得能考上公务员,拿到现在一年不到3万元的收入也还算马马虎虎。毕竟现在在外面打工,一般的同学也就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作者发放日期做了马赛克处理。”我们看到,为了让大家看懂图片,该网友配发了说明。而有人根据“乡镇公务员”的说法进行了计算,发现他每年的工资收入总额约为26560元,平均每个月2213元。当然了,这只是一个基层公务员晒的工资单,全国那么多省市乡镇,考虑到地区发展,以及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这样的工资单不能完全说明全国乡镇基层公务员的工资水准都是如此。但是据我们做的一些了解,这个群体的整体工资收入其实也是不高的。
一个乡镇公务员一年工资还不到3万元?有人说这个不可信,说公务员有灰色收入,只晒工资单不能完全证明真正的收入。
对于这个说法,我无法完全否认,因为这种现象的确存在。但是请注意,这个晒工资的小伙子可不是工作在什么要害部门,不是什么握有很大行政权力的单位,而是乡镇基层公务员。在这里,我无需向更多人解释他们的收入组成,只要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了解一下并不困难。事实上,这些乡镇基层公务员的收入并不高,他们中的很多人生活其实是很清苦的。
说完了这个“苦”字,我们再说说“难”。
一句话,晋升难。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不管你从事任何职业,能够一年比一年更好一点是所有人的追求和愿望。因为随着职位的提升,不但能改变自身的待遇和生活,同时也是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但是,这些乡镇基层公务员的晋升空间和机会却是不容乐观的。
一个原因是因为基层的发展平台低、发展机会少。基层年轻公务员基本上分布在县(区)直部门、乡镇(街道)机关,无论县(区)直部门还是乡镇(街道)都是正科级单位,一把手才是正科级,搞个副科级领导在县(区)里算得上“小头头”,已属不易了。级别低,领导岗位就少,再加上学历、资历、年龄等一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这些人晋升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很多人包括年轻的大学生成为乡镇公务员后,往往是在科员岗位一干就是好几年,如果没有过硬的关系或者人为跑动运作,向上提升或外出交流的机会往往是少之又少。
说句实话,这年头,通过考试和层层选拔从千军万马中拼杀出来成为公务员的,大多数能力素质都相对较高。无论是亲友还是自己,对其未来的发展大多有着较高的预期和期待。有一个词叫:玻璃天花板,这其实是一个比喻,那意思就是你上面有路你能看见,但是很不幸,你已经碰到了天花板,你上不去了。上面的路你虽然看得见,但是很遗憾,它不属于你。所以还是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话说到这里,关于乡镇基层公务员的吐槽差不多也就这样了,但是这些内容可能会引来另一种观点,那就是:既然这工作如此这般,那干脆另谋出路呗。一边抱着饭碗,一边嚷嚷吃不饱,总是给人一种矫情的感觉。这些年类似的新闻也不少啊,什么公务员辞职热啊、公务员辞职回家创业啊等等,那么,现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真的有公务员辞职热吗?我可以直接告诉你,这一定是一个伪命题。现在的人才市场也好,劳动力市场也好,招聘与应聘的都有很多人,但最终往往是很多企业找不到人,找工作的应聘不到工作。
这似乎是一个悖论,那么,就从现实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会如此?
首先:一个单位,如果可以提供与其他单位同等的工作机会,然后还有五险一金、节日休息、周末双休,那么,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即使是工资低一点,也有大把人愿意去做这个工作。即使没有这一切,至少承诺的工资能够兑现,哪怕晚上两个月,也还是有大把的人愿意去做。而这个工作,就是基层公务员的现状——基层公务员有稳定的保障机制,有稳定的薪酬兑现机制。
因此,即使工资不高,工作强度很大,还要面临种种例如禁烧、计划生育等领导临时布置的任务,依旧优于一般的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至少,有的私营企业工资虽然高,却有可能无法完全兑现。因此,在市场化的环境下,是不太可能出现公务员辞职热的,尤其是基层公务员辞职热。
同样的道理: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往往第一选择就是政府单位。这是一个现实的情况,至少一说在政府或者机关工作,找老婆或者老公就容易得多啊,本来至少要车要房要彩礼的的,结果岳父岳母一看是体制内的人,顿时条件就放宽许多。
几千年来,这样的思维观念是一脉相承的。觉得只有去政府上班,才能算得上是走上了仕途,才算是占据了中国的主流,才算是这个社会的精英,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而其他选择,只是主流的补充。
即使有这样的梦想,需要多年的苦熬,无数的历练与诱惑,还需要忍受相对微薄的待遇,然后也未必可以熬出头,依然进去的人不出来,大量的人还愿意进去。
同样,有在基层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通常都是很强的。是啊,在基层工作多年,怎么可能不处理几件群众上访、围堵办公室,或者其他急难险重的事件呢。按理说,这样出类拔萃的能处理各种事件的人物早就应该跳出体制闯一闯啊。
但是,实际情况却依旧是他们在日出日落,正常工作,这又是为什么呢?
有一种说法是,乡镇干部都是万金油,除了专业性强的工作,其他工作都还可以做。这不就更加印证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吗?不就更加说明基层公务员的处境了吗?
那就是,什么都要做,什么都要会做。而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大部分乡镇公务员一旦离开体制就什么都做不了,因为没有非常突出的独特技能或者专业才能。
当我回老家收麦子,看到基层公务员在村口枯坐防火的时候;当我看到年轻小姑娘半夜还徘徊在田间地头的时候;当我看到基层公务员晒一个月2000多块工资,或者还没有某些人一餐饭花销多的时候;当我看到基层公务员为了朋友红白喜事随份子多少而头疼的时候,我忽然觉得,其实,大家都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