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柯棣华医生亲属苏曼格拉·博卡和拉詹·博卡
湖南日报
 
09-05 22:50

“虽然和叔叔从未谋面,可是每次来中国,我都会想起叔叔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战斗生活的场景,我的家族都以柯棣华叔叔为荣。”

新湖南记者 田甜 孙敏坚 黄晓辉 通讯员 邓高红

河北唐县葛公村的老百姓中曾流传着这样一副对联:“华佗转世白医生,葛公重现黑大夫”。对联中的“白医生”指的是白求恩,而“黑大夫”就是被誉为“第二个白求恩”的伟大国际主义战士、印度友人柯棣华大夫。

1938年,柯棣华大夫随同印度援华医疗队到中国协助抗日,先后在延安和华北抗日根据地服务,任八路军医院外科主治医生、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1942年12月,年仅32岁的柯棣华大夫因病逝世。毛主席亲笔为他题写的挽词中写到:“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

9月4日,在芷江,我们见到了来参加芷江和平文化节的柯棣华大夫的亲属——他的侄女苏曼格拉·博卡和侄女婿拉詹·博卡。

拉詹·博卡兴奋地告诉我们,9月3日,他们受邀在现场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解放军战士们步伐整齐,武器装备先进,让我们非常振奋。”

拉詹·博卡告诉我们,这已经是夫妇俩第五次来中国了。他们第一次来中国是1982年,他们觉得那时的中国还比较落后,北京的大街上老百姓穿的都是一样的衣服,色调差不多,经济也很不活跃。但是20年后第二次再来时,北京的街上像是一夜之间冒出了很多高楼大厦,完全不是记忆中的那个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叔叔是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而牺牲的,看到中国现在这样迅速的发展,我们觉得非常欣慰。”

“从小家里的长辈就常常跟我讲柯棣华叔叔的故事。” 苏曼格拉·博卡说,在家人的眼里,柯棣华叔叔是一个有爱心而又勇敢的人,他对中国的病人悉心照料,对战场上的艰苦条件从来不喊苦、不喊累。

苏曼格拉·博卡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柯棣华大夫刚到中国3个月,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家里人希望他能回去,可是却只等到了他的回信:“我已经来到了中国,现在中国战场上的伤员更需要我,对中国伤员的责任比我对家人的责任更重大。”

“虽然和叔叔从未谋面,可是每次来中国,我都会想起叔叔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战斗生活,我的家族都以柯棣华叔叔为荣。”

苏曼格拉·博卡流露出深深的怀念,她告诉记者,她的家族选择从医的有25人之多。

“八十年代,中国就拍了一部讲述柯棣华叔叔故事的电影,我听说中印又在合拍一部新的电影。” 拉詹·博卡说,希望这部电影能够早日上映,让更多人知道柯棣华大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