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曾小颖
在湖南,应该没有比我更尴尬的“家乡粉”爱好者了。刚才这碗,应该是我13年来第十一碗认真吃完了的湘潭米粉,虽然我几乎每周回家都来吃一次。
是的,再怎么号称毕业离家十三年,当离家只有55分钟车程时,你是没有理由更没有勇气为了一碗米粉拒绝老妈的饭菜的。于是我只能出门后悄悄绕路,在车站旁一家叫维生的老店里叫上一碗猪油粉,吃上几口解解馋。
这样糟蹋的吃法一度引起了店里卖票大妈的愤怒。打算盘记账,凭餐票取餐,这里是湘潭最后一家老派国营风格的饮食店,总能让我回到只有12个电视频道和小卖铺里七种零食的童年。就在不久前,这家店也转制了。愤怒大妈开始称呼原来的大厨作“老板”。至于米粉的口味,倒和店堂里油腻腻的桌椅一样,“碗里清淡,店里邋遢”,丝毫未变。
真正老派的湘潭米粉,汤头永远只有猪油、酱油、葱花和一瓢骨头汤,码子也只有肉丝、三鲜两样。一碗粉端出来,汤清油亮,文艺点的还可以说满碗都是春天——湘潭的粉店老板是很舍得放葱花的,猪油又不会如常德米粉里的牛肉红汤一样盖住米粉与葱花的色与味。但是真香,热汤逼出来的猪油香与葱花搅在一起,这是一种很多年都忘不掉的香味,但温软、决不霸道。
这在很多米粉控看来只能算作没特色。且不说开遍大街小巷的常德牛肉粉,衡阳、郴州有鱼粉,湘西有猪脚粉,长沙是大码头,米粉上盖的码子少不了鸡丝、菌油等高档货......只有湘潭,这清汤寡水的肉丝粉常被称作“猪油粉”、“酱油汤”,或者干脆叫它“寡粉”。馋着这个味的湘潭游子要厚道些,在网上说这是湖南米粉的“基本款”。
湘潭城里,好的粉店多在九总到十八总的老街。旧时湘潭是号称“小南京”的商埠,跑码头的人们或无钱或无闲,找个小吃摊就消磨了一餐。至今很多老辈的湘潭人仍声称不吃米粉,认为跑码头吃米粉,都是浮头鱼(浮浪子弟)的做派。记得外公在世时,总试图教育我们孙辈不要早上溜出去吃米粉,认为吃剩饭喝粥才是正经人家的做派。可往往声讨没两句,他就说起了自家当年在城外四总码头前开的那家南货店,门前兼作米粉摊,“那汤粉,真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