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面面观”:多一分少一分或意味人生变幻
中新网
 
06-09 22:18

资料图:6月8日下午,为期两天的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落幕,今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共942万人,福建18.93万人参加高考。刘可耕 摄

中新社西安6月9日电 (记者 冀浩凡)9日,高考结束后的第一天清晨,西安考生叶晓慧迫不及待地开始查对答案。于她而言,十数年寒窗苦读就为这一刻,“多一分少一分或许就意味着人生变幻”。

高考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考试之一,自1977年恢复以来便被赋予“定终身”、“跳龙门”的含义。时至今日,从家长为婴孩准备“高考倒计时6500天”的标语,到天价学区房,再到考前人山人海的拜佛上香,对高考的重视似乎未曾减弱。

2015年6月7日,中国924万学生迎来高考,西安约6万考生参加。当日,该市各大考点外,气氛紧张,所有考点均设警戒线,并有警力维持秩序。数以万计的“陪考大军”在烈日下翘首以盼,与之相伴的是同样人数众多的高考复读机构业务员。

在西安市建国路的26中考场外面,陪考家长们自发维持秩序,不许大声喧哗、不许车辆鸣笛、逗留;不许叫卖小吃;有的早点铺索性关门歇业。

坊间有舆论指,经历了30多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财富分配语境已经改变,不再是“一考定终身”,但高考仍是考生和家长“不能承载之重”。

在晓慧母亲刘芳看来,“高考可能是普通人一生中最好的机遇”。她与丈夫大学和擦肩而过,工作中常要付出更多艰辛才能获得认可。晓慧父亲叶鑫感慨,学历仍是当下重要的评判标准,他希望成功考上重点大学能使身为“穷二代”的女儿人生少走弯路,不再留遗憾。

被“不留遗憾”引发共鸣的家长不在少数,对普通家庭而言,短短两天的高考恐怕依旧背负着“改变命运”的使命。多名西安考生家长向中新社记者坦言,孩子自小就有心仪的大学,是鞭策,更是警示,“考上好的大学,才有好的职业”。

有“望子成材”心切的“虎妈狼爸”,也有曾被高考“改变命运”、如今心态逐渐趋于平和的家长。

在陕西省档案馆供职的王小正认为,高考是以往如他这样的农村孩子唯一的进城机会。“眼下的高考依然很重要,却已不再是‘独木桥’。打工、创业、出国留学、参加职业培训。路很多,让孩子自己选,喜欢就好。”

陕西省社科院专家方海韵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从难于上青天的“精英教育”到如今录取率将近八成的“平民教育”,中国的大学已走下神坛。

近年来,内地大学生卖猪肉、回炉重造当电工,研究生烤鱿鱼等新闻比比皆是,青年多元化的发展已成必然趋势。高考应从一路走到底的“独木桥”变为四通八达“立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