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6旬残疾老人18年还清1106张欠条
湖南日报
 
05-15 10:09

袁柱石 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5月15日报道 一个残疾人,历时18年,还清1106张欠条,袁柱石的故事通过本报报道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关注。“这种人,正是企业求之不得的好伙伴!”5月上旬,娄底某企业的董事长老谢再次上门,诚恳要求与袁柱石合作办企业。目前,向袁柱石抛出合作愿望的民营企业已达7家。

诚信是一种力量,已在袁柱石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那么,这1000多张借条又是如何而来,一个普通的残疾人,为何欠下这般巨债?

身残志不残,残疾少年艰苦创业

说起袁柱石,真是命途多舛。1952年4月17日,他出生于双峰县花门镇青华村一个普通农家。一场厄运降临,让他承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那是1965年刚过完元宵节不久,在花门十七中读初中二年级时,我突患伤寒病,在县人民医院的病床上躺了半年之久,大小手术17次,左手和左腿分别短了14厘米,成了终身残疾。”多灾多难的命运,令袁柱石嗟叹不已。

具有大山般坚毅性格的袁柱石,不愿向命运低头。虽然脚手残疾了,但聪明的大脑不比其他人差。16岁时,他开始自主创业,学过裁缝、经过商、办过厂、开过公司,历尽人间苦楚,饱尝风雨沧桑。1975年光荣入党后,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意志和人生信条,于1994年4月创办了双峰县湘中福利建材公司,招聘10多名残疾人,闯出一条残疾人自信自立的奋斗之路。

农村里土生土长的袁柱石,深知手工加工稻谷之苦,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耗时耗力,加工粗糙,效率低下。他决心研制发明农机产品,帮助农民摆脱劳动束缚,由此踏上了艰难曲折的农机发明与创造之路。为了解决农机技术难题,他上北京、跑上海、走长沙,哪里有农机研究所,就往哪里跑,哪里有对口专业的资料,就往哪里奔。几年光景,背的挎包烂了一个又一个,10多公斤的资料一点也没有丢。

走路都走不稳的袁柱石,成了名动一时的创业模范。

为了搞活企业,承包乡里困难企业

1997年9月,小有名气的袁柱石应乡里领导邀请,回家乡购买经营困难的乡办企业花门钢板弹簧厂。1997年9月18日与乡里签订拍卖协议,以118万元买下工厂,包括厂房和机械设备。原厂187笔工人工资款及集资款,共41.76万元,改由袁柱石负责,但从118万拍卖款里代扣。根据协议,乡里还安排了10名工作人员在厂工作。

协议签订后,他迅速恢复生产。银行不贷款,他以每月两至三分的利息借来启动资金150万元,新招了37名工人,同时在几个月之内将原厂40多万工人工资及集资款基本还清。

正当袁柱石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1998年3月20日左右,乡政府企业办领导找到袁柱石,提出拍卖协议要收回,只能签订租赁协议。袁柱石回忆说:“4月1日起,乡政府组织6个人对我‘办学习班’,整个学习班就我一个人,一直办到4月9日下午6时3分,我被迫在乡政府准备好的租赁协议上,一字未改地签了字。”

新旧协议内容完全不同,租赁协议规定原来拍卖给袁柱石的产权收回,改为租赁,已由袁还清的原厂职工的工资和集资款作为租赁协议的附加条件。

这样一来,办厂的成本远远超过袁柱石最初的预算。加上乡政府安排进厂的10人中,7个人负责销售的货款60多万没有收回,人走后成了呆账。为了应急,袁柱石只得大量借贷民间高息借款。

面对不公,还款不断

对于乡政府的拍卖改租赁,袁柱石一直心有不服,多年申诉。但是,对于自己打出去的欠条,他却一点没有因为自己所受的不公而有所懈怠。

“为了还债,我先后耗去车旅费5万多元;对债主上门讨账时,车旅费、误工费我一律予以补贴,共计用去5万多元,先后有近20名债主自愿放弃借款利息,这是罕见的,也是父老乡亲对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说起还债的经历,袁柱石对帮他渡过难关的好人至今难以忘怀。

双峰县锁石镇双溪村67岁的村民刘建林,2004年3月12日上午,拿4万元现金借给袁柱石,立下的借据是10%的年利息。2013年6月12日袁柱石专程上门到老刘家还钱时,连本带利是9万元,但刘建林坚持只收4万元本金,利息分文未取。 “那时候正是厂子很不好的艰难时期,好多人劝我不要借钱给袁柱石,甚至还讥讽我,将钱扔进了河里,但我从未打过电话或上门催讨,坚信他创业会成功。”刘建林老人的举动,深深地感动了袁柱石。“我每年的中秋、春节、正月初一给刘老打电话,向他问好祝福,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我对他的敬意和感谢!”

“2004年3月16日,我到袁柱石的‘湘圆’农机制造厂看看情况,问问价格,看到厂子资金周转非常困难,还送我5元车费时,受到了感动,去北京参加农机会议之前,将自己16000元积蓄全部借给他,借条也没写。”双峰县走马街镇55岁的熊志华说。“2009年他小孩投资办店缺少资金时,熊先生仅仅向我打了一个电话,听说我处境艰难,二话未说,就放下了话筒,此后再也没有提起过借款之事,直到2013年6月9日我赴他家还款时,也只收本金,拒收利息。”袁柱石十分感动。

18年来,为了还债,他拆东墙补西墙,还了借,借了还,坚守诚信,赢得了广大债权人的良好口碑,又获得了社会上更多人对他的关心和资助。2012年10月,湘潭钢铁公司退休干部胡文华等3人被袁柱石百折不挠的创业拼搏精神所感动,带来60万元资金加盟袁柱石,参与科研攻关。经过对原有的3大系列产品进行了1000多次试验,最终研制成功“柜式自动换向组合碾米粉碎机”这一高端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人生幸福从63岁开始

是什么支撑袁柱石?源自于他百折不挠的创业梦。因办厂而负债,因还债而办厂,成了袁柱石18年来的生活循环。他创办了湘圆农机厂,开展农村实用农机的研发和生产。为了攻破难关,他干脆将样机搬到床边,昼夜冥思苦想,一有灵感,半夜披衣起床,奋战到天亮。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2月,他自主研制的“湘圆”牌农作物加工多功能组合碾米机,获得4项国家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2006年,他发明的“碾米粉碎一体机”荣获全国唯一的农机行业发明金奖并获申报国家星火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奖资格,评为湖南省优秀产品二等奖。他含辛茹苦研发的“柜式自动换向组合碾米粉碎机”一问世,备受消费者青睐,产品走俏国内市场。同时,他创办的“湘圆”农机制造厂研发的农机产品获得17项专利。

人生幸福从63岁开始!历经18年漫漫长路,63岁的袁柱石终于难得地一身轻。他的经历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农村小康研究中心主任肖剑求获知袁柱石的情况后,慷慨相助,将出面组织知名农机专家对袁柱石发明的农机产品进行加工升级;争取中国残联的订单支持……

碰上国家发展农机的好政策、好时机,恪守诚信的袁柱石,终于迎来了圆自己的创业梦、农机梦的大好机遇。他把“感恩”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感恩跌落时扶过他一把的人;感恩资金短缺时借给他钱的人;感恩市场拓展中打过他一个电话的人……这就是袁柱石恪守的人生信条。岁月流逝,他一如既往,用生命恪守着诚信的根本!

记者感言

种下善因,能收善果

袁柱石的还债故事,充满艰辛,也充满着美与感动。他和他的债主,用18年平凡而又极不平凡的经历,诠释了普通人身上存在的真善美。

袁柱石面对千万巨债,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愚公移山一般,一分一厘地想办法。为了还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想尽了千般办法。唯一没有想过的就是躲与赖。

袁柱石的债主们,没有一个富商大贾,都是些普通百姓,他的借条中最多的才10万元出头,最少的仅50元,基本上都是省吃俭用出来的血汗钱,有的甚至是急用的建房子的钱。但他们知道袁柱石的困难后,没有一个逼过他,很少有人催过他,而是给了袁柱石充足的时间,使他能从容创业,如约还钱。如果有一方失态,就没有今天皆大欢喜的好结果!

种下善因,能收善果。与人为善,将心比心!袁柱石和他的债主们,用他们纯朴的人性基石,建起了一个伟岸的殿堂,光大了中华民族千古相承的优秀传统,他们以贩夫走卒之身,却体现了一种优雅高贵的绅士风度。他们的身上,体现着我们时代的真善美!

“他一诺千金,我相信他”

——债主眼中的袁柱石

“冤有头,债有主”,债主与欠债人,似乎天生就是一对“冤家”。然而,袁柱石18年的还债过程中,没与一个债主发生过纠纷。互相尊重和体谅,互相理解和支持,使袁柱石和众多债主成了朋友。这,就是诚信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43岁的王燕怡是花门镇荷瑞村人,铝合金老板,曾是袁柱石的债主之一。5月6日,记者特意上门访问。王燕怡说,他借钱给袁柱石,纯粹是出于感动。1997年10月,他到袁柱石经营的湘中福利机械厂,想揽点铝合金业务。看到这个走路一拐一拐的瘦小汉子,带领10多个残疾人办厂,实在是太不容易。当知道“袁老板”作为一厂之主,不仅身无分文,而且债台高筑时,王燕怡沉默了。犹豫了一会,他告诉袁柱石,愿意借点钱给他渡难关。6万元交给袁柱石,一晃就是10年。2007年12月7日袁柱石上门还钱,王燕怡主动提出:“2004年至2007年的利息就不要了。”

为什么3年的利息不要呢?王燕怡说:“他虽然是个残疾人,但身残志不残,说话做事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我相信他,也愿意支持他!”

55岁的农妇江云秀,分两次给袁柱石送出14000元借款,到今年2月7日本金全部还清,利息分文未要。江云秀说:“我和老公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尽管我的钱是打工积累的辛苦钱,家庭也比较困难,但很同情老袁的遭遇,从未向他讨过账,他家与我家没多远,比较熟悉、清楚他的为人,认为他是一个诚实本分、讲信用的人,借钱给他的原因一是出于同情、乡里乡亲;二是每个人都有困难时期,能够帮他就帮他,人在世上做点好事多积点德,我就是这个意思。”

袁柱石的债主中,衡阳县曲兰镇界西村的王济康已是70多岁的老人,“1997年11月26日,我送到他企业的办公室里,共计是26000元钱,写了借据,1分5厘的利息。2011年10月还清,我的利息从2006年起就没算了。”王济康说:“我虽然与袁老板不是一个县,但对他的为人还是比较了解的,他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一个讲诚信、讲义气的人。我就将3个小孩在外打工积蓄的钱全部借给了他,那些钱本是准备建房用的,借钱给他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扶持他一下,帮他渡过难关。现在,袁老板的企业越来越好,主要是他讲诚信、知恩图报的结果。”

在袁柱石的还债过程中,还有一个债主悄悄帮他还债的故事。去年年底,袁柱石借人的一笔款项到了还利息的时候,他正一筹莫展时,债主告诉他:“这3个月的利息已到账了。”他一路追问之下,才知是另一位叫李人民的债主,知道袁柱石有困难,便悄悄地帮袁柱石垫上了那笔到期的利息。“帮老袁‘了难’,一百个可放心!”李人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