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外国人:国际范长沙就是“中国模样”
长沙晚报
 
05-07 07:07

德国人齐默曼一家六口迁来了长沙。在孩子学校的家庭日上,他请记者帮他拍下全家福。 长沙晚报记者 余志雄 摄

长沙晚报讯(记者胡益虎实习生罗雅琴)在长沙经开区企业园区,在松雅湖旁的自行车道,你不经意间就可能与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擦肩而过;在卜蜂莲花超市、长沙市八医院甚至在路边小吃店,你可能会听到夹杂了英语、日语、德语的交谈声。1992年以来,星沙与长沙经开区相伴发展,如今,随着100多家外资企业纷纷入驻,在星沙长期居住生活和短期居留的外籍人士占全长沙外籍人士的一半以上,因为大批外国人来此居住这里具有了“国际范”客,而这些外国人在这里感受中国文化的同时,也成为长沙升级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来长沙,追逐事业的脚步

【长沙半数外国人“扎营”星沙】

近日,位于星沙东一路的玮希国际学校的国际家庭活动日在春日的阳光中开场,台上有来自美国的教工献艺饶舌歌曲,来自英国的校长在台下招呼着客人,而学校的食堂里,各国家长们制作的德国华夫饼、日本寿司、韩国炒年糕、印尼炒饭等世界美食一字排开。来自20多个国家的家庭聚集一堂,来了一场国际联欢。

这些外国人大多生活工作在星沙,长沙县公安局人口与出入境大队负责人介绍,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在长沙县办理临时居住手续的外籍人士年均近5万人次,约占全长沙外籍人士的一半,而居住一年以上的长期居留者有500多人,相当部分是长沙经开区的外资企业高管和员工。

星沙是长沙地区最早具有“国际范”的区域,长沙经开区1992年创建,200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从一开始就向国门外的资本和技术伸出了热情的双臂。较早入驻的中韩合资LG曙光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带来首批居留的外国人。10多年前相伴而生的星沙城区里一条道路上,就竖起了印有中英韩三国文字的路牌。此后,荷兰飞利浦、法国达能、日本三菱、美国可口可乐、德国博世、瑞典伊莱克斯等世界500强企业纷至沓来,现在已有100余家涉外企业在此落地生根。

【为事业,举家绕过半个地球迁来】

“2011年听说长沙需要建立研发中心,我毫不犹豫地提出了职位申请。”博世(长沙)研发中心副总裁舒马赫先生虽然已过知天命之年,却远离了家人,只身到长沙追寻理想,一待就是四年。日本住友橡胶的总经理岸上康也先生四年前带着夫人和14岁的女儿,从日本举家迁到长沙;而德国工程师齐默曼的妻子和四个未成年的儿女跟随他绕过半个地球来到长沙。

“我们来到长沙,为在这里生活的外籍孩子教学。”国际学校的美国籍教师比尔说。新加坡玮仕教育集团的新加坡籍高管黄卫民向全球招聘外籍教师来星沙时,很多欧美人会问“长沙在哪里”“有没有必胜客、肯德基”。“这里有不错的薪水和生活条件。”他回答,还要加上一句“这里是毛泽东的故乡”。目前学校吸引到了15名来自英、美、澳、加等国的外籍教师来长工作。

长沙生活,我的中国记忆

【外国人的中式生活】

今年刚过完春节,从苏州转战星沙的黄卫民曾遇到小小尴尬:不习惯大部分长沙房东装修出的蹲式厕所。在跑了多家中介后,他才如愿在学校附近找到了装有马桶的房子。来长沙仅仅两个多月,黄卫民尝试着去适应星沙生活,感受着长沙特色:偶尔坐坐电动摩的穿梭小巷,尝尝臭豆腐,加班结束时,街角小店的一碗加了半个咸蛋的盖码饭就能让他倍感知足。

上淘宝,刷微博,逛地摊夜市,早餐吃一份够劲的牛肉粉,在星沙的外国人不断适应本地生活,接了地气。“这是我的微信号。”采访结束时比尔掏出了手机和记者互扫。他和妻子住在星沙凤凰城小区,喜欢长沙丰富的夜生活。看橘子洲元宵灯展,逛火宫殿庙会,齐默曼一家在长沙感受着中国文化的魅力。“孩子们很喜欢中国功夫,包括我女儿。”他翻开自己的手机,一脸骄傲地向记者展示孩子的视频,视频里一个金黄长辫子的女孩在长垫上熟练地练习着后空翻。

【长沙就是心里的中国模样】

长沙的变化是外国人最大的感受。岸上康也初来长沙时难以适应夏天的炎热。“2011年5月,我第一次来长沙出差,一下飞机,浑身感觉热得难受。”当时老的黄花机场,旅客经常不得不从烈日下徒步进出候机楼。短短几个月后,黄花机场就华丽“变身”,新候机楼各种设施跟上了国际化脚步,岸上先生再也无需为此发愁。

“我喜欢长沙,骑车很方便。”爱好自行车运动的舒马赫在长沙找到了自己的领地,从松雅湖、湘江风光带到岳麓山,都有他的车轮印记。“才出差几个月回长沙,湘江边就‘长’出了万达广场的楼群。”经常在世界各地出差和旅行的舒马赫说。

“长沙人友好,积极乐观。”去过很多国家的舒马赫这样评价。政府部门组织市民试乘地铁2号线,包括舒马赫在内的多名外国专家受邀,和长沙人一起分享长沙发展的喜悦。

“对于很多初到中国的外籍员工来说,长沙就是他们的中国记忆。”黄卫民坦言,长沙的路,长沙的山,长沙的水,长沙的人,都将是他们回到故乡后和亲朋交流时的“中国模样”。

留下扎根,和长沙一起成长

【服务部门是管家也是保姆】

为了让外籍人士在长沙安心地工作生活,长沙也在不断完善政策和服务措施。“为了解决外籍人士子女就学的问题,长沙投入近8000万元在星沙建立了湖南第一所专门接纳在长外国人子女的玮希国际学校。”长沙经开区人社局负责人介绍,学校开办以来,从最初的2名学生发展到如今的55名学生,采用国际认可的教学课程。

为了方便园区的外籍人士办理就业许可证,去年4月,长沙市外国专家服务窗口在长沙经开区布点。记者从长沙经开区外专服务窗口了解到,长沙县每年通过外专服务窗口办理的就业许可证为150份左右,以日本人和德国人居多。每周三上午8时至12时,为外籍人士提供办理外国人来华许可以及就业许可的服务,省去了他们舟车劳顿的繁琐。“以前每次办居留证等手续都需要我到辖区派出所报到,现在公司的同事能直接办理有关手续。”舒马赫感受颇深。

【在长沙和事业一同成长】

2014年长沙经开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600亿元,长沙县也跃居中国县域经济十强。长沙的发展也有外国朋友们的一份力。博世(长沙)的事业部和工程部主管克劳斯,2007年第一次来博世时,博世仅有一栋厂房,“里面空得可以踢足球”。而现在博世(长沙)已拥有三栋厂房和一个研发中心,公司的收入迅速增长。随着事业部的不断壮大,舒马赫介绍,相应的研发中心也将不断扩大规模。

住友橡胶同样享受了长沙经济突飞猛进发展的红利。岸上康也坦言,当初住友落户星沙,是看中了长沙的交通优势,可以和成都、重庆、武汉的市场便捷对接。但是近年随着长沙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住友已经成为主要的本地供应商之一。“二期项目完工后,我们的产能将扩大一倍,和长沙一起发展。”岸上指着窗外大片已经平整了地基的厂区说。

美籍华人郝秀娟来到长沙县创业,去年入选湖南百人计划。郝秀娟博士的主攻方向为遗传试剂检测。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她曾遇到了缺血的难题,园区方面得知消息后,主动为其联络卫生厅,帮忙采购血浆。两个儿子随她来到长沙,并未进入国际学校,而是在本地学校就读。回到祖国,扎根长沙,这是郝秀娟博士的心之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