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山西挖煤明星村困惑:产业整合村民外出打工成荒村
新华网
 
04-03 18:52

新华网4月3日报道 59岁的村委主任,已是村里第二年轻的“小伙子”;曾经集体修建的“小洋楼”,已是野草丛生;当年烜赫一时的“万元户村”“小康村”“明星村”,如今已是“缺水”“少人”“无工作”的荒村……山西大同市左云县店湾镇多个村庄,曾依靠煤炭开采发家致富,现在则由于煤炭产业的萎缩和生态环境被破坏,面临重重困境。

荒废的“小洋楼” 59岁的“年轻人”

走进店湾镇台子山村,首先进入视野的是一排荒废的两层“小洋楼”:十几户小院铁门紧闭,院内野草丛生,墙上爬满裂缝,仅两三户平房的烟囱在冒烟。

记者来到村民张如家,81岁的张老汉和老伴儿很热情。他家好长时间没来“客人”了,记者的到来让他们感到“惊喜”。张如的四个孩子都在外打工,过年也没回家。村里原有150人,如今只剩下10多个老人。张如说,村集体最多时有6个煤矿,那些‘小二楼’是村集体出资修建的。“如今煤矿关了,村民没活干了,楼房荒了。”

在上张家坟村、西沟村等地,记者看到同样的场景:一幢幢“别墅小院”“小洋楼”大门紧锁,逐渐荒废了。这些楼房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集体统一为村民修建的,当时算是“豪宅”。

记者在这些村子遇到的,大多是六七十岁甚至九十多岁的老人。上张家坟村原有246人,如今住着58人,除了49岁的水暖工赵庭旺和59岁的村委主任韩存瑞,其余都是65岁以上的老人;西沟村原有580人,现在只有100多人,村委主任刘光标说,店湾镇25个村,西沟村还是留守人口最多的……一些留守的村民说:“(村里)有钱的、长得漂亮的、有知识的(村民)都走了……”

从“一面旗”到生存难

左云是煤炭大县,最多时有300多个矿,其中店湾镇就有100多个。上张家坟、西沟、台子山等村都是改革开放以来靠煤炭致富,壮大集体经济,成为有名的富裕村。

这些村子过去自然条件恶劣,靠种地糊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发展加速,煤炭紧俏,国家实行煤炭资源“有水快流”政策。上张家坟村村委主任韩存瑞说,1979年,村集体建成首座煤矿,年产1.5万吨,以后围绕煤炭产业形成运输、活性炭厂等产业。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张家坟村几乎都成了“万元户”,集体经济年缴税1400多万元。村里经常接待全国各地参观学习团,有时一天四五拨,该村曾被作为山西农村改革开放的“一面旗”。西沟村、台子山村也曾是闻名的“小康村”。

煤炭产业红火时,经济实力雄厚,村民收入高,电视、电话、学校、球队、文艺队等社会事业一应俱全。在上张家坟村的展览馆里,各级领导视察的工作照,一些全国著名演员到村里表演的照片等资料,印证了全村二十多年的辉煌历史。然而,现在展览馆正在受到采煤塌陷的威胁。展览馆的台阶上不同程度出现裂缝。村委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地下采煤区域的扩张,村民的房屋出现越来越多的裂缝。

像上张家坟村一样,附近许多村子开始“断水”,不得以从外面拉水或引水。30多年的长期高强度煤炭开采,店湾镇地区的地下水系逐渐遭到破坏,煤炭采空区塌陷的区域不断蔓延……“水没了,地不能种,家畜也不能养”,村民居住出现问题。过去的富裕村、小康村现在面临吃水难、生存难。

2005年前后,左云县发生多次重特大煤矿事故,全县煤炭产业发生危机。经过山西几轮煤矿资源整合,目前全县300多座矿整合成26座。近两三年来,煤炭市场严重下滑,一些整合矿由于建设资金不足,难以正常投产,全县仅8座煤矿生产。近几年,随着煤炭产业的整合、小煤窑的关闭和资源枯竭,不少村的产业链出现“断裂”。村民失去赖以生存的产业,大多数到外打工,这些村渐渐成为“荒村”。

“不干矿,该干啥?”

昔日的小康村、明星村,当前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

一是“坐吃山空怎么走?”上张家坟村的篮球队、文艺队解散了;学校、戏台废弃了,投资几十万元的教学设备布满灰尘……韩存瑞成了留守村里的“年轻人”。他感慨,靠资源起家,从辉煌到衰落,“没想到这么快!”

上张家坟村的煤矿关闭后,村集体先后经营了发煤站、投资建设公路和混凝土搅拌厂等,但难以赢利。可村里每年仍需开支200多万元用于村民福利等,只能“吃老本”。韩存瑞说,村集体也想干一些转型项目,但现在不知道干什么好,“剩下这点钱不敢乱投资,一旦有个闪失,没法向村民交待。”

西沟村委主任刘光标说,煤矿关停后,村集体搞过养殖,不成功;考察过铁矿、水银矿,因投资大、风险高,不敢投……“祖祖辈辈都干矿,不干矿就不知道干啥了。”

二是“采空塌陷怎么搬?”左云县煤炭采空区需要搬迁约5万人,占全县人口三分之一。店湾镇25个村子都面临搬迁。上张家坟村、西沟村等都计划搬到县里,可需要巨额资金。这些村子的搬迁,面临土地、资金、村民搬迁后如何居住、村民需求与现行政策存在矛盾等问题。

三是“上楼以后怎么办?”数万人整体搬迁“进城”将面临一系列就业、教育和社会事业完善等问题。搬到城里只是第一步,村民们担心的是进城后如何就业?“上楼后”孩子怎么上学?当地一些干部群众表示,靠“挖煤”致富的资源型村落,正在步入急剧衰退期。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将是当地面临的现实考验。(记者吕晓宇 孙亮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