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微信消费猫腻多 网民请多长个“心眼”
2015-03-15 09:07:04
  
红网

湖南日报讯 微信朋友圈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也改变了部分人的消费方式。如今,很多人的微信里,充斥着大量代购信息。但微信代购作为新生事物,相关监管并不完善,消费者进行微信消费时要多长个“心眼” 。

微信消费:维权新热点

3月13日,怀化市工商局副局长向益国向记者介绍,该市近期消费维权出现的新热点是微信消费维权。他举了两个案例。

案例一:微信红包不翼而飞

近日,怀化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接到市民李女士打来的电话,反映近期她因微信抢红包而遭遇信息泄露、被骗钱款的事。

李女士说,看到朋友圈都在微信上抢红包,她开玩笑地向老公讨红包,老公很爽快地用手机通过微信给她发红包,并告诉她这笔钱在1000至2000元之间。但她在微信红包猜金额游戏中没有猜中,红包没有领取成功。网络电商支付平台提示,这笔钱款将在12小时内转回老公的账户。可到了第二天,老公发现这笔钱已被几个不认识的人领取。

接到投诉后,工商部门联系腾讯公司所在地工商部门,通过他们联系到微信官方平台客服人员。客服人员通过后台信息,跟拿走李女士老公钱的几位微信用户取得联系。他们称,自己是通过一个公众号平台得到这个红包信息,并成功猜中金额领取红包的。目前,网络电商已先行赔付李女士1980元。

案例二:代购遇上假冒伪劣难维权

今年春节前夕,家住怀化城东的欧阳先生在微信上刷新朋友圈时,发现一位朋友新开了一家代购店,其销售的进口红酒价格比实体店便宜近一半。其中一款法国Beaujolais年份红酒,售价仅为980元,这让他心动不已。很快,欧阳先生联系这位朋友,购买了两瓶,并通过银行转账完成付款。

欧阳先生没想到的是,最近他拿出代购的红酒招待朋友,喝了以后感觉不对劲。低价淘来的红酒,难道是假货?他赶紧查阅微信朋友圈记录,却再也无法打开那位朋友的代购店了,于是拨打“12315”投诉。

但当工商执法人员要求提供付款的银行转账凭证时,欧阳先生发现凭证被自己不小心弄丢了。由于无法确定被投诉对象,工商部门无法处理,欧阳先生只得自认倒霉。

直接汇款:维权难度大

怀化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负责人张丽娟告诉记者,如果消费者是通过微信认证的公众账号购买商品,微信平台应当保障消费者权益。但如果是通过私人微信账号进行交易,消费者权益可能很难得到保障。

怀化市工商局消保科科长张庭卫说,微信是一种虚拟网络社交方式,好友一般是通过微信号、QQ号、手机号等形式添加,一般情况下难以确定其真实身份,私人营销账号也很难找到,这给微信营销监管带来很大难度。微信朋友圈进行商品交易,一旦出现商品质量问题或一方拒绝履约等消费纠纷,除非销售者明示其固定经营场所,否则消费维权将出现无源追溯的困局,工商等监管部门往往难以介入处理。

为此,怀化市工商部门近日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谨慎选择微信代购,切勿直接汇款购买。

向益国建议,消费者在微信上购物,要仔细甄别,付款时应避免采用直接汇款方式,而应尽量采取当面交易方式。若当面交易条件不允许,消费者应坚持通过淘宝等第三方网络购物平台进行付款,并保留聊天记录以及银行转账凭证,为日后维权留存证据。(通讯员 苏知花 罗会学 记者 肖军 黄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