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迎建国66周年之际,我们忘不了为共和国建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老革命。在利辛县水务局家属院,就居住着这样一位老人。他叫马君民,离休干部,1948年10月入伍,1949年8月入党,为人处事低调,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从严要求自己。为牢记历史、珍爱和平、面向未来,让我们一同走进参加过渡江战役、淮海战役、抗美援朝等战斗的马老内心世界,共同回忆过去那段难以忘却的革命岁月。
出生入死,献身革命。由于家境贫困,马君民十六岁就被家人送进了部队。在一次剿匪战斗中,马君民凭借机智勇敢收缴了土匪的2把手枪、12颗手枪子弹和1颗长枪子弹。部队奖励给马君民一个小本子,并于1949年8月批准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淮海战役中,国民党的飞机在空中不停盘旋,寻找轰炸目标,马君民冒着生命危险,上前线接伤员、送粮食,有力地支援了前方;在抗美援朝中,马君民冒着空中美国飞机轰炸的危险,两次参与并出色完成了把阜阳新兵护送到朝鲜战场的任务。在部队,马君民是卫生员。部队领导安排马君民把医药从阜南送到100多里外的阜阳去。当时没有车辆,只能靠两条腿走。由于部队发的鞋不合脚,马君民就赤着脚、拎着鞋,从早上一直跑到晚上,跑累了就走,歇过来就跑。天黑了,拐进打谷场睡一觉。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又出发了,历尽一路恐惧,终于平安地把医药送到了阜阳。在送信时发现敌情,马君民就把信件迅速藏在河边的草丛中,脱掉衣服,跳进河里,假装游泳,躲过检查,最终把重要信件送达。1949年秋季,部队在阜阳时,领导安排马君民乘船把伤员从阜阳送到袁寨医疗所救治。由于船行的急,撞上了河里杂物,结果船体受损,撞了一个洞,船舱随时有进水的危险。他临危不惧,果断处置,堵塞了漏洞,及时把伤员安全护送到目的地,圆满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
心系事业,奉献水利。1952年,马君民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阜阳地区治淮总队工作。1954年,他负责往临泉红河坝护送民工,当时,天下着大雪,地上积雪深及膝盖。小沟小河都被大雪覆盖,行走时不留意就可能掉进沟里,十分危险。雨雪交加,全身衣服淋得湿透,晚上用火烤干,第二天接着穿。在天寒地冻的恶劣天气下护送民工,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他就这样连续护送了两次。1961年,组织安排他到胡集去整社,他选择一户当地最贫困的农民帮扶,与他们一家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他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把自己的工资和粮票全部捐给困难户,自己舍不得花一分钱,由于长期营养不良,结果导致身体极度虚弱,最后被人抬着送回了家。在阜阳地区治淮指挥部工作期间,他参与建设了颍河闸、茨淮新河、苏沟、西淝河等水利工程。1963年,他被抽调到离阜阳城最远条件最艰苦的地方王人机灌站工作。利辛建县后,组织才把他调到利辛县水利局工作,先是在机械股,后来到机械车间当负责人。工作期间。由于工作积极、成绩突出,马君民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如今,马君民家里珍藏有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颁发的渡江胜利纪念章、1949年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区颁发的淮海战役纪念章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颁发的抗美援朝纪念章。这三枚纪念章足以见证了马君民出生入死的革命人生。目前,马君民已离休在家,但他仍时刻不忘关心国家大事。多年来,马君民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优良品德,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从不向组织提过分要求。他深知共和国创立的艰难,经常教育自己的子女,要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创造优异的业绩报效伟大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