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多地频现存款不翼而飞 储户新年“防火防盗防失踪”
2015-01-24 14:24:58
  
红网

“女儿啊,怎么新闻里说钱存在银行也会‘不翼而飞’呢?以后咱们把钱存哪儿才安全?”陈大妈最近接连看到新闻里关于储户存款“失踪”的报道,忧心忡忡地询问自己从事银行工作的女儿王梅。

王梅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段时间,除了自己的母亲,不少亲朋好友向她表达了类似担心。“最近我们银行开了好几次会,就是说这个事情。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缺失是原因之一,而储户贪图高收益被人钻了空子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高收益存款不见了

新年伊始,多地爆出储户存款被盗案件,涉及的储户存款金额动辄数百万元。那么,为何存在银行的钱会凭空消失?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这些在银行消失的存款无一例外和所谓的高息揽储、贴息存款有着莫大关系。

2014年初,浙江杭州某城市商业银行的储户张先生查询账户时发现,自己户头上的200余万元存款竟然只剩几块钱。经杭州市西湖区警方查明,该案件共涉及多家商业银行的42位储户,总计9505万元存款“不翼而飞”。

从张先生的存折账目看,2013年11月18日,有一笔250万元的存款进账,但其后没有任何支出信息。据了解,张先生经人介绍,将钱存到了这家城市商业银行,并当场获得了额外的一个红包:250万元的10%,即25万元的贴息。却不知自己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储户的“贪心”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据介绍,“存款大盗”专门针对各大银行存款下手。银行内部人员被买通后,储户在柜台存钱时,资金被存入后立即被转到其他账户上。

据了解,除了个人储户,不少企业存款也频遭“黑手”。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显示,1月8日,四川泸州市人民检察院对涉嫌骗取泸州老窖存款的四人批准逮捕。嫌疑人仅通过伪造的银行票证,就成功从银行骗取泸州老窖公司上亿元存款。“存款丢失还与银行票证系统有缺陷或存款人信息泄露有关。”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继承说。

资金掮客应走向“历史”

“储户存款不翼而飞,有时与‘贴息存款’紧密相关。”多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贴息”指除去原有的银行利息外,还根据存款金额给予储户额外利息。通过这类方式完成存款指标,成为不少银行尤其是地方中小银行的“杀手锏”。与此同时,造就了不少“资金掮客”。

贴息存款分为两种,一种是“阳光贴息”,在银行贷款额度不足的情况下,某些符合银行贷款资质要求的企业为获得贷款,利息由企业出,这种情况下,储户的钱并不受影响;另一种是“非阳光”贴息,即不符合银行贷款资质的企业进行贴息拉存款,这时,存款在存进银行后就会被转到企业账户上。如果到期企业无法偿还本息,储户才发现自己银行账户上的钱“失踪”了。

“可以说,银行存款频频失踪与这些资金掮客有着莫大关系。”一位国有大行人士表示,资金掮客在前几年可谓“风光无限”,不少掮客甚至是银行行长的座上宾。而这类现象受到包括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在内的多数专家的抨击,认为其不仅滋生腐败和套利,而且阻碍了商业银行的正常、良性经营。

银行业内人士坦言,资金掮客亟待走向历史。2014年9月,银监会、财政部和央行在《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明确商业银行不得“违反规定擅自提高存款利率或高套利率档次;另设专门账户支付存款户高息”。同时要求商业银行约束月末存款“冲时点”,月末最后一日的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这让资金掮客以往红火的“生意”迅速冷却下来。

呼唤存款保险制度

我国是世界上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截至2014年末,中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高达116万亿元。

因此,不少专家和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储户存款“失踪”与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不善有关,但更需储户自身的“理性”。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对银行储户而言,要明白国家是有法定的利率规定的,如果去存钱的银行利率“很不靠谱”,说明可能不是正规存款,要注意辨识;对银行内部来讲,要加强内部管理,防止出现“内鬼”。

根据多地披露的案情,存款“失踪”与储户也有关系。比如,因为贪图高息,储户竟然签下“六不”承诺书,内容包括:“不开通短信提醒业务”、“不开通网银权限”、“不能通存通兑”、“不查询”、“不得提前支取”、“不对在银行工作的亲人朋友提起”。

不少专家呼吁存款保险制度亟待加速推出。“不少储户觉得自己的钱只要进了银行柜台就高枕无忧,即便出现问题,银行也一定会负责。”

2014年12月1日,央行发布《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存款保险制度将覆盖在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不同类型的机构采取差别费率,最高偿付额为50万元人民币。所谓“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国家以立法的形式,强制要求银行、信用社等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按规定缴纳保费,形成存款保险基金,当个别银行经营出现问题、存款人利益可能受损时,及时动用存款保险基金向存款人偿付受保存款,并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存款及存款保险基金安全的制度。目前,世界上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