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大开 当年垂死的宝马是如何逆袭的?
汽车点评网
 
05-13 09:09

提到宝马公司(BMW,以下简称宝马),相信许多小伙伴会说出几款心仪的车型。得益于独特的个性和精湛的性能,宝马在全世界都是个响当当的大品牌。但是你知道么,在50多年前,宝马差点儿因经营不善而倒闭,那宝马是如何九死一生的呢?咱们今天来聊聊这事儿。

脑洞大开 当年垂死的宝马是如何逆袭的?

宝马汽车公司的前身是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厂(Bayerische Motoren Werke),这个工厂在1913年创建。当然了,宝马的官方诞生日是1916年3月7日,当时名为BFW,同年,咱们现在看到的“蓝天白云”标志正式注册并使用。在1917年,BFW正式更名为BMW,并开始了汽车制造产业。

脑洞大开 当年垂死的宝马是如何逆袭的?

由于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元首”命令宝马的产能全部转为军用,所以在战后,宝马的工厂不是在战争中被炸毁,就是被苏军和盟军占领,工中的大量机械加工设备(据说是约12000台)被拆走用来作为战争赔偿,工厂的大量工人被抽调到战后重建工作中。得益于宝马在飞机发动机方面的建树,1945—1947年期间,凭借着为美国公司做飞机发动机的研究和开发和德国工厂工人的“兼职”(修卡车、造盘子),宝马勉强撑了下来。

脑洞大开 当年垂死的宝马是如何逆袭的?

一直到了1948年,得益于银行家(Hans-Karl Von Mangoldt-Reiboldt)的帮助,宝马终于免于破产并得到了准许生产摩托产的许可,结束了二战以后多年的破产监管状态。

脑洞大开 当年垂死的宝马是如何逆袭的?

▲终于可以不用“不务正业”的宝马迅速推出了二战后第一款摩托车,也就是宝马R24摩托车。得益于优秀的品质,这款摩托车帮助宝马迅速恢复了元气。接下来的五年内,宝马生产了10万辆摩托车,为接下来的制造汽车攒下了“本钱”。

其实对于二战后的德国来说,百废待兴,人均收入水平非常低,但是宝马的高层在1951年重拾轿车制造业务时,却推出了一系列不接“地气”的豪华车,例如后来被誉为7系雏形的宝马501等。(自行车都买不起买什么豪华轿车……)

脑洞大开 当年垂死的宝马是如何逆袭的?

▲虽然新车有着精良的制造工艺和强劲的动力,但是对于普遍收入偏低的德国民众,宝马这样“高大上”的路线迅速让其尝到了赔本的苦头,不得不推出了大名鼎鼎的“蛋车”(宝马Isetta)等来满足绝大多数普通民众的需求。

但是,豪华轿车的推出还是过分消耗了宝马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1956年,宝马的财务报表显示当年公司亏损了600万西德马克,而接下来的三年内,公司继续亏损,银行也暂停了对宝马的支持,整个宝马公司岌岌可危。

1959年,宝马董事会对连续亏损并面临破产的公司,在股东大会上提出了出售宝马公司的计划,收购方则是宝马的死对头--梅赛德斯·奔驰。甚至当时的巴伐利亚政府也支持这一计划。

脑洞大开 当年垂死的宝马是如何逆袭的?

▲宝马501

当时在宝马的股东中,有不少赞成这个提议的人员,但是宝马工厂的工人、经销商和小股东却纷纷强烈表示反对。他们认为,“二战后的3年艰苦岁月都熬过来了,这点困难算什么”。

这样的精神给了当时宝马主要股东赫伯特·匡特博士深刻的印象。此人是当时西德著名的“电池大亨”,由于他想在汽车业有所建树,所以在投资奔驰遭到冷落后,成为了宝马的一个重要股东。

在经过对产品线研究和公司账目核对等一系列工作后,这位“电池大亨”坚决反对了宝马廉价出售给奔驰的提议,认为推出合理的新产品可以拯救宝马,之后他便加大了对宝马的投资(几乎是倾家荡产的投资)。经过3个月漫长的谈判,匡特博士收购了宝马30%的股份并开始了新车型的研发,而救宝马于水火中的新车就是被誉为宝马5系雏形的宝马1500。

脑洞大开 当年垂死的宝马是如何逆袭的?

▲宝马1500

这款新车“身材”适中,采用三厢4门造型设计,前后53.5:46.5的重量配比加之1.5L排量的发动机使得这款车不仅可以满足日常驾驶,还具备一定的驾驶乐趣。合理的售价让这款车一经推出便获得了不错的销量,颇有运动范儿的驾乘风格也被宝马延续至今。多说一句,作为宝马经典的设计元素的后窗“霍夫迈斯特拐角”也第一次出现。

脑洞大开 当年垂死的宝马是如何逆袭的?

接下来,宝马继续推出了1800、2002等著名车型,新车型新定位使得宝马迅速摆脱了困境,成为汽车品牌中一个响当当的企业。至今,匡特家族依旧持有大量宝马的股份,也是德国最富有的家族之一。从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到举足轻重的汽车“大拿”,宝马的经历有没有让你想到国内的一些车企呢?不妨在评论区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