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勘测一线的工程师丨网友:守护安全的“蓝衣侠”
红网时刻 字号:
2018-08-08 17:04:49

测绘小分队的成员杨哲(左一)、蔡柏生(中间)和杨文彬(右一)。

2006年毕业的杨哲在勘测行业已经奋斗了12年,2016年12月他被评为测绘高级工程师。由他参与完成的测量项目以及所提交的成果报告获优秀测绘工程奖铜奖1项、湖南省优秀测绘工程奖三等奖1项、湖南省优秀工程勘察三等奖2项,独立撰写并发表论文2篇,2015年,他被评为湖南省地勘局402队先进个人。

基坑边,杨文彬认真地完成测量,并记录下数据。

蔡师傅今年六十一了,干活的时候,精气神一点也不输给年轻人。

论坛帖文:青春,在路上①|勘测工程师:烈日下最美的“蓝衣侠”

红网时刻8月8日讯(记者 何颖)入夏以来,长沙多次发布高温黄色预警。在空调房里待着还觉得酷热难奈的你,知道此时室外工作是什么滋味吗?自从红网论坛推出《38度的湖南,红网网友镜头里最美的风景线等你来pick》的集纳帖后,网友们对于那些常年需要在室外工作的人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红网论坛特别策划《青春,在路上》内容专题,邀请网友一起去探访、体验各行各业中的青春力量,感受酷暑、严寒等严酷环境下的职业精神。

《青春,在路上》的第一期,红网论坛三位编辑带着网友的问候,前往汽车东站附近某大型楼盘施工现场和地铁四号线茶子山站的施工现场,探访湖南省勘测设计院测绘分院一线的三人小分队。

7月30日上午9点,在晒得火热的基坑边,测绘小分队的成员杨哲、杨文彬和蔡柏生已经工作一段时间了,这已是他们今天观测的第二个工地。

收放勘测仪器、观测、笔记,这样单调的工作,他们要重复无数次。“眼前这个基坑一万多平米,有60多个观测点。这样的工地,两天要来观测一次,做一次观测需要2个多小时。”烈日下,垂直高度近20米深的基坑边缘,只有钢筋、土方和机械,没有任何遮挡。

“说是工程师,走出去都像民工”,35岁的杨哲毕业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测绘工程专业,是院里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相比其他两位队友,这位黝黑的河南小伙明显健谈许多。“我们对每个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评估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有无影响。”

“过热的天气条件下,仪器测量的精密度会受到影响,我们尽量早地赶到施工现场,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有效。5点起床,6点半开始工作,晚上7点收工回单位,整理测量数据,12点才能上床睡觉。”说话的同时,杨哲大口喝着水,安全帽下,汗水一滴滴地划过脸颊,蓝色的上衣瞬时湿了一大片。“每天都要喝掉好多瓶水,车上除了仪器就是水。这种天气很容易中暑,大家把藿香正气水当饮料喝,一天喝掉好几瓶。”

地铁四号线茶子山站施工现场,正午的阳光将工地晒得滚烫。车辆开不进去,需要步行前往。还没等戴好安全帽,汗水已经打湿了头发。三个人提着几十斤重的测量仪器前往勘测点,60度左右的施工楼梯又窄又陡,侧着身子才能掌握平衡,他们小心地护住仪器,下到底处时,三人的衣服上满是泥灰,仪器上却干干净净。“这些仪器可值钱了,出太阳我们要为它打伞,下雨也得防着它被淋湿,比人还金贵。”

33岁的杨文彬被大家戏称为“小杨工”,比起大杨工杨哲,他更黑一点。杨文彬和蔡柏生提着测绘仪器和标尺站在马路边的观测点上,工整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测绘数据,“你们别拍我,多拍拍蔡师傅,他老人家退休后还想发挥余热,61岁了还每天跟着我们跑工地。”

“也许是习惯了吧,比起坐在办公室,我们更喜欢勘测现场。”当红网论坛编辑将写着网友问候语的矿泉水送到测绘小分队手上时,黝黑的汉子们眼中有意外,也有感动。“从开始我们就知道选择这个行业就是要吃苦的。作为测绘一线的工作人员,很感谢网友能关注到我们,也希望今后选择我们这个行业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多。”

“我以为的工程师,就是坐在办公室里画画图纸、看看数据的那种,没想到他们居然这么辛苦。”体验过测绘人的辛苦,网友们都感觉到意外。面对着建设过程中日新月异的城市,“从前看到巨大的施工基坑我会觉得恐惧,但了解了这些工程师们的工作后,知道有这样一些蓝衣侠在守护,觉得很有安全感。”

来源:红网

作者:肖娟

编辑:肖娟

点击查看全文
打开时刻新闻,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