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牵引车长沙工厂实现应用,这标志着国内无人驾驶牵引车系统在工厂车间的首次使用。
【编者按】2018年,长沙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目前,长沙330家市级智能制造企业试点示范工作,带动了全市2800家规模以上企业的智造升级。长沙东南门户,一批拥有前沿技术的智造先锋企业正拔节生长,成为推动雨花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茁壮新枝……8月起,红网长沙站推出《智造先锋》系列报道,从企业个体解读智能制造的密码,感受创新之潮的奔腾激荡,揭秘产业转型升级的“提档加速”。
无人驾驶牵引车拉着两节货运车厢从园区平稳驶过。
无人驾驶牵引车长3米、宽2米,“运动神经”却很发达。
在驰众厂房,拥有聪明“大脑”和灵活“手臂”的机器人随处可见。
机器人工程师正在调试设备。
红网时刻记者 胡芳 长沙报道
8月1日,长沙湖南广汽顺捷物流园,一辆无人驾驶牵引车拉着两节货运车厢从园区平稳驶过。这台长3米、宽2米,看上去笨笨的牵引车,“运动神经”却很发达,奔跑、转弯,机智地避开障碍,托起21吨的货物也不在话下。
这个橘黄色的大家伙由湖南驰众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它的交付使用,标志着国内无人驾驶牵引车系统在工厂车间的首次使用,也是驰众依靠自主创新研发的移动机器人之一。
仅仅6年时间,驰众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国内机器人企业,迅速进入工业移动机器人的第一方阵,综合实力排名全国前7位。其中,究竟有着怎么样的智造密码?
为此,红网时刻新闻记者专访了驰众机器人公司创始人邹攀,试图了解这些机器人背后的故事怎样开始,又如何在曲折中演绎,他们如何填写未来,又为智能制造写下怎样的注脚。
师徒俩的创业
2008年初,邹攀来到了长沙的众泰汽车公司实习,师从部门领导袁志勇。一次偶然的机会,邹攀跟着师傅到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参观学习。
那时,在国内,大家对机器人还很陌生。汽车的生产和流水线组装,都是人工。在意大利,邹攀看到了不同的组装场景。多数工序都是由机器人完成,这让邹攀觉得很酷。
在组装发动机时,一台移动机器人首先从指定的地方,将几百公斤重的发动机“抬”起,在规定时间内,运送到流水线上,并精准地组装到汽车的指定位置。这让邹攀和师傅袁志勇很兴奋,在国内,这还是一个市场空白,他们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他们的方向。
回到长沙,邹攀便和师傅袁志勇一起,开始了他们的研发之路。因为在大学学汽车工程,邹攀对机器人的原理心里有数,但是终究隔行如隔山。邹攀和师傅一边查阅资料,向业内人士请教;一边做程序设计、画图。
2009年底,他们研制出底盘合装移动机器人。这是湖南生产的第一台移动机器人,尽管在试用时有很多地方不成熟,但它的诞生实现了湖南工业移动机器人零的突破。
第一台移动机器人的问世,让师徒俩信心倍增。2012年5月,他们拉了五六个人,租了几间民房,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开始了专门的移动机器人研发之路。
自主研发的韧劲
7月26日,记者走进驰众厂房,一台机器人沿着地上的黑色圆环轨道自主移动。工人放置障碍物在其前方,机器人马上停下并报警:“前方检测到障碍物。”
在厂区,拥有这样聪明“大脑”和灵活“手臂”的机器人随处可见。邹攀告诉记者:“这些机器人从核心控制器到导航传感器、从硬件到软件全是自主研发。”
按照移动方式划分,工业移动机器人(AGV)可大致被分为:轮式、履带式和足式三大类。而前两类机器人移动的关键,都在下半身,也就是俗称的“底盘”。驰众机器人精耕细分市场,专注于AGV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技术和主要零部件都是我们的,所以我们随时都能进行创新修改。”邹攀说。正是因为他们在改进中不断创新,从而使他们的机器人在技术上连续抢跑,实现了很多领域的“后来居上”。目前,公司拥有二十五项技术专利和九项软件著作权。
邹攀介绍:“最初,我们的机器人每小时只能满足15台汽车的组装需要。经过改进,2010年,提高到30台;2017年,提高到65台。这个速度,目前在国内已经排到了第一位。”
凭借多年来深耕汽车行业,对汽车生产工艺熟悉,积累了丰富的汽车行业资源,驰众在汽车领域AGV市场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基于对“底盘”技术的核心优势,驰众还研发了农用移动机器人、新能源机器人,这两款机器人在国内都是首创。
无人驾驶牵引车问世
在人力成本高涨的背景下,机器替代人正在成为一个必然趋势。驰众除去硬件的核心技术外,还需要对具体的工厂和产线,对每个行业应用端的需求有深入的了解,如此才能为企业客户提供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帮他们提升产能、降低成本。这种情况下,无人驾驶牵引车应运而生。
“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复杂的工况下,无人驾驶牵引车都能自如运转。不仅速度快、智能化、而且不受天气和路面平整度的影响。”邹攀介绍,每台无人驾驶牵引车,每天可节约人力3人,配送效率提高50%以上。
当前市面上的移动机器人产品,以导航技术的不同可分为三代。第一代是地磁线导航、磁导航,也就是在工厂或仓库内铺设导航磁条,而AGV小车通过磁条传感器判断路线。第二代产品在第一代的基础上,加入了反光板激光导航、惯性导航及二维码导航等新技术,对第一代技术进行了弥补。
而对于不希望面临环境改造的传统仓库来讲,上述两类方案的可实施性显得较低,那么相对低成本、且不需要对现有仓储环境进行改造的自主导航方案,则变得格外适合。第三代方案诞生于2014年,是基于自主移动技术的移动机器人,亦被称作“无轨AGV”。
邹攀介绍,驰众的无人驾驶牵引车正是第三代“无轨AGV”。研发团队开创性地采用“惯性导航+磁导航+激光导航”的导航方式,对三种导航方式的高度集成化处理,并完善了起停系统、速度控制系统、转向控制系统、雷达避障系统、声光报警系统、刹车系统等,成功解决了无人驾驶车在工厂内的运转及安全避障等难题。
这款无人驾驶牵引车2017年8月研发立项,目前已全面交付,为国内无人驾驶牵引车系统在工厂车间的首次使用。邹攀介绍:“目前该套系统正在进行专利申报,预期可以申报四个专利。”
牢牢抓住智造密码
邹攀觉得做企业就像过日子,“有钱有有钱的过法,没钱也有没钱的过法”。没钱的时候,公司的厂房租的是民房,团队一共六七个人,自己画图纸、自己做研发,自己跑市场;资金周转、原材料采购都是精打细算。所幸,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单,就做进了上海大众汽车,且越做越大。
随着公司规模的壮大,除了做团队技术上的引路人,师傅袁志勇开始转向市场及把握公司的战略转向,邹攀则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管理上。公司做到1千万的时候,仓库里多少个零部件,他都清清楚楚。
2016年2月,驰众机器人转战雨花经开区。邹攀说,公司越有起色,寻找更好的场地也变得更加迫切。说起来雨花经开区的原因,邹攀说:“这里有优惠政策扶持,有产业链优势,更是全省唯一的机器人产业聚集区。”
除了睡觉,邹攀基本都在思考。“甚至是吃饭、跑步的时候,我都在想,如何在这个智造时代,持续保持公司领先优势?如何让公司管理做减法,优化人才结构和组织效率?”
在邹攀眼里,智造的密码有两点——人才和技术。邹攀觉得解决了人的问题,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如今,这支奉行“精兵强将”的团队仍然保持着150人的规模,但研发团队却占了60%,且研发主力是一群85后的年轻人。
在数字化人才紧缺的状况下,对企业而言迫在眉睫的是如何将原有人才转化为所需人才,找到合适企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为此,驰众的人才培养战略倾向于“内部培养”,而鲜少“外部引进”。
“从不高薪招人,都是从高校招录新生,进厂之后,靠着师傅传帮带,通过一个个项目来成长。或者主动把人送到科研院校,一起建项目搞科研。”凭借着“教导团”的模式,驰众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国内机器人企业,迅速进入工业移动机器人的第一方阵,综合实力已排名全国前7位。
有了人才驱动这辆“战车”,驰众在技术一直保持领先优势。在驰众,技术图纸从不存在加密一说。邹攀说:“我们一直保持开放的态度,不在自己的心里存把锁。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市场,倾向于技术更好,成本更低。”
驰众靠的是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来取胜。“等到你抄袭的时候,我们又有新的产品推出来。”邹攀坦言,“这样的做法让我们更有危机感。但这也能让我们更加致力于创新。”
邹攀很有信心,“虽然我说危机感很重,但感觉未来越来越清晰了,只要你把这个天花板突破,坚持的方向就一定能成。”
来源:红网
作者:红网网站
编辑:红网网站